8、7加几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8、7的加法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经历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8、7加几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8、7加几。
2、在观察、操作、交流中逐步发展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
3、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会8、7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不同的“凑十”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    8          5         3        10
     /   \      /  \      /   \    /    \
    2  ( )   2  ( ) ( )  4   8  ( )
      4           6         5        10
    /   \       /   \     /   \    /    \
   3  ( )    3  ( )(  )  3 ( )  7
2、口算
   9+2=    9+6=    9+5=
   9+4=    9+8=    5+9=    
3、谁能告诉老师,9+几你是怎样算的吗?(突出凑10法),今天我们就用凑十法一起再来学习8加几7加几。板书课题
二、新课学习
1、出示情境图
  师:我们学校里有一些小号,仔细看一看,数一数,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左边盒子里有8把小号,右边盒子里有7把小号。
  师:一共有多少把小号呢?谁来列式?
  生:8+7(学生有可能直接算出得数了)
2、你是怎么算出8+7=15的呢?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的小朋友听一听,不会算的小朋友可以请小棒帮帮忙。
交流:你是怎么算的?先请摆小棒的小朋友说一说。
让学生一边摆一边说,把右边的两根小棒移过来和左边的凑成10根,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了。老师再带着学生说一说移小棒的过程。
师:谁能根据刚刚那位小朋友的分法说说8+7可以怎么计算吗?
学生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8 + 7=15
                                /  \
                               3   5 (为什么要把7分成2和5呢?)
师总结:老师一边板书学生的计算过程,一边说:看到8,我们就要想到2,所以先把7分成2(红笔描)和5,8+2=10,再算10+5=15,也就是再加上剩下的5根,就是15了。谁再来说说看。(先一起说,再指名说)并问:为什么把7分成2和5呢
师:刚才我们算8+7的时候把几和几凑成10的呢?那我们还能把几凑成10呢?谁来说一说。
学生说计算方法,教师板书: 8   +7  =15
                          /  \
                         5    3 
为什么把8分成5和3呢?3用红笔描(学生复述)
3、教师总结:刚才我们计算8+7的时候,可以把8凑成10,也可以把7凑成10,你会写一写吗?请小朋友们把书翻到90页,边写边想: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你们观察的真仔细。在把8凑成10的时候,我们想到的是几?在把7凑成10的时候呢?那又有8,又有7的时候呢?在用凑十法的时候,我们通常是把大数凑成10,把小数分一分。
4、师:老师发现今天小朋友们都学得既认真又快,接下来我们再来做一道计算题,7+9=?呢,你想怎样算呢?
      生1:看到9,想到1,7可以分成1和6,9加1等于10,10加6等于16.
      生2:看到7,想到3,9可以分成3和6,7加3等于10,10加6等于16.
      生3:因为9加7等于16,所以7加9等于16。,
5、小结:看来啊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小朋友们已将牢牢掌握住了,已经掌握住的小朋友举手给老师看看呢。现在我再请一位小朋友做一回小老师,来说说8加几、7加几是怎么算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
 师:今天小朋友的表现棒极了,看,一些蔬菜和水果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你帮忙算算蔬菜有多少颗,水果有多少个吗?先列出算式,再圈出10个,写出得数。
2、完成“想想做做”第二题。
 师:通过圈一圈,算一算,我们知道,在算8加几的时候,是把8和2凑成10的,在算7加几的时候是把7和3凑成10的,如果没有了蔬菜和水果,你会计算吗?先做好的小朋友可以把计算过程轻轻地说一说。
3、完成“想想做做”第三题
 师:那你能把计算过程想在心里,直接写出得数吗?看看哪些小朋友已经学会了。
 学生独立完成,并抽两题说说计算过程。
4、完成“想做做做”第4题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都能很快的就写出得数了。那么,我们现在就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边做边想,你发现了什么。
5、师:光会计算还不够,我们还得学会开动脑筋,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看,面包房里有3盒面包,第一盒装了9个,第二盒装了8个,第三盒装了6个。幼儿园王阿姨要为班上15个小朋友准备点心,每人一个,你觉得买哪两盒比较合适?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
小结:运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平时遇到问题时,只要多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算理、单一的算法及技能训练,比较枯燥。依据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本节课在教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创设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充分运用教材提供的教学资源,引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自己学会运用自己的计算方法得出正确答案,不会拘束于传统的单一逻辑思想。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提倡算法多样化,使每个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多种方法中肯定有比较简便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每个同学都能很快接受快捷方便的方法,因此教师只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同时给他们留出消化吸收的空间,千万不要强加给学生,应让他们在逐步的体验中自然而然的接受,从而选取更优的方法。
当然,在课堂过程中,还有小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地展开自己的思维,得到有效的学习效果,这就要靠老师慢慢地去开发和引导,使所有的学生基本都学会如何去展现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