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初步认识除法的含义,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经历从问题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能联系情景写出除法算式,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对除法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平均分,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师:小朋友,前几天我们学过平均分,什么样的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

二、 教学例题5

1、师:出示情境图,小朋友打算坐缆车游玩时,发现了一个数学问题,看我们能不能帮助他们呢?

师:怎样才能知道6个小朋友坐几辆车?小朋友用小棒代替分一分。

生操作完成。坐3辆车。

师:还有什么方法不用分也能知道答案。(2*3=6

2、师:刚刚我们用平均分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6÷2=3,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2等于3。(读两遍)

3、并板书其式子,边板书边介绍

介绍除号的写法:(书空)

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怎么理解并记住这个符号就是除号?(一条横线可以看做是把物体进行平均分,上下两个一模一样的圆点可以看做是每份分得同样多。)

介绍除法算式的写法:

我们把要分的小朋友的总数6写在除号的前面;平均分的每份数写在除号的后面;分得份数结果写在等号的后面。

4、交流讨论:6是总数,2是每份数,3是份数。这个式子的数量表示把6个小朋友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了几份?(指名说说)。

三、教学试一试

1、生观察情境图,读一读文字,想一想可以列怎么样的算式,在书上填一填。

2、师:你是怎样列式的?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3、生读一读除法算式。

4、师:这里的12÷3=4表示把多少个苹果,按每几个一份地分,分成了几份?

这里12是什么数?3呢?4呢?

5、小结:像这样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去分,可以用除法。

他的数量关系式:总数÷每份数=份数

四、 教学例6

1、生观察情境图,读一读文字。

师:小朋友用小棒代替分一分,得到每组2人,

2、师:像这样“把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几人”可以用除法。(板书算式)

师:这个算式表示把多少个小朋友,分成了几组,每组几个?

这里:6是总数, 3是份数,2是每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3、跟我们以前学过的加减乘一样,在除法算式中各部分都有自己的名字。除号前面的数是“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是“除数”,除法算式的得数叫做“商”。(板书)

(生结合例5算式说说各部分的名称)

五、 教学试一试

1、生看书独立完成,再组织汇报

2、提问:你是怎样知道每人分得4支铅笔的?这里的8÷2=4表示把多少只铅笔平均分?分成几份?每份几支?你能把这题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吗?这个算式用的那个数量关系?

3、小结:像这样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多少,也可以用除法。

他的数量关系式:总数÷份数=每份数。

六、比较例5和例6

师:通过例5和例6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除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他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

小结:这两题都是把一些物体平均分,一个求分成了几份,一个求每份多少,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七、 巩固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1题 

师:让生说一说题意,再独立完成,组织交流。

师:你们是怎么想到5次能搬完的?这一题用哪个关系式?

2、做想想做做第2题 

生独立完成,说说是怎么想的。

一起读算式,说说算式的各部分名称。这一题用哪个关系式?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师:这题要求我们根据一幅图回答几个问题?

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怎么填的。

师:15÷3=5表示什么意思?15÷5=3呢?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师:齐读算式,再说一说各部分名称。指数说名称,说名称说出相应数字。

5、你知道吗?(音频播放)

师: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八、全课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