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整理与复习的教学策略
 

内容摘要:随着课程实验的不断深入,许多课型渐趋成熟,可遇到整理与复习课仍是迷惘。回望我们的整理与复习课,不难发现其缺憾:整理过程是知识点的孤立积累,缺失系统性;复习内容不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有些题目是简单机械的重复……其实,整理与复习课教学存在着丰富的教学内涵,有较高的思维含量。我们有必要认真思考和定位整理与复习课的教学功能,探索基本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唱响整理与复习这支压轴戏般的歌。

关键词: 整理与复习  调查  整理  训练  分类  拓展  调整

整理与复习课的目的是巩固、梳理已学的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归类整理,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上好整理与复习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有相当一部分老师到了复习阶段,总是“讲解、模考、试卷评析”,就像循环节单调乏味。难怪有高年级学生感叹“90天易过,10天难熬”!作为一线教师,如何提升复习的教学效率这个课题值得我们关注。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整理与复习课的理解与体会,意在抛砖引玉。

一、悠扬舒缓的前奏

1、调查了解,分析学情。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学习能力、复习能力、知识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的教学侧重点与风格也决定了复习起点是不同的。教师有必要对所教班级学生的现有情况作比较系统的学情分析。可以采用调查、观察、谈话、问卷等方法,具体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势和劣势、知识点的掌握现状、复习心理等等,以便复习起来“目中有人”。

2、纵观教材,明确目标。

任何一个教师复习前,都要静心钻研课程标准,潜心解读教材与教参,弄清编排意图,梳理知识点与认知要求,理清技能点与能力要求。品出重点内涵,悟出精髓,“目中有本”了,才能实施有效复习。我们还要明确复习是三维目标的再一次提升,不只是知识的总结和操练。那种认为知识目标是硬目标,过程方法、态度情感价值观是软目标,从而忽略后两个目标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应当在复习过程中,将三维目标的呈现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重视知识与能力的同时,体现学生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二、高亢激昂的主旋律

1引导归纳,有序整理,构建认知结构。

重温知识点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揭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整理是对所学知识的提炼、概括,是将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化处理的过程,要通过整理使学生体验知识从零乱到系统的过程,帮助或教会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建议教师从三年级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清清爽爽一条线,明明白白一大片”,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力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学有所获。

如在《数的整除》整理与复习时,我提供如下素材:1248915,请学生说说对这些数及其关系的理解。学生从数的奇偶性、是否是素数及合数、两个数之间的关系(如倍数、因数)等方面对数的特点进行了描述。通过对这些数的观察、理解,借助具体材料回忆,追溯到相关的概念、法则,有效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以此为基点展开梳理,知识的重构便水到渠成。

如果教师是个有心人的话,四年级时可以在单元复习之后,将师生共同整理的知识结构印制成精美的卡片,下发到每个学生手中;五年级时逐步引领学生自我归纳,挑选学生中整理得比较出色的,帮助修改,署上该生的大名,印制下发,激发该学生的自信心和全班同学浓厚的兴趣。持之以恒的训练下去,相信到了六年级时学生的自我整理一定能卓有成效。

2、扎实训练,发展思维,提升解题能力。

“大道至简”,数学整理与复习课只有追求更高层次的简约求实的境界才会彻底解放学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持续的动力。复习时应注重实效,重视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该训练时要大胆训练,该讲解时还是要讲解。在复习中教师要立足教材,落实课标,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和知识内容的重难点,组织有针对性的基本练习,让“练习”和“感悟”并举,有机融合。

如六年级复习乘法分配律时设计这样一个题组:

189×23+11×23    12.5×8.8     ×-×

29X+2X=33    0.8X-0.4X=5

(3)快车和慢车分别从AB两地相向而行,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55千米,慢车每小时行45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递进式的题组设计为知识的沟通整理提供了很好的凭借,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了乘法分配律的解题技巧,也挖掘了知识内在的联系,使学生感悟到乘法分配律在解决问题中的使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能力,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思想方法,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3、面向全体,把握层次,分类推进复习。

新课标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在复习阶段,学生的差异很大,为了使复习更有针对性、更有效,可实施面向全体,分类指导菜单式的复习训练。

首先让学生在自我分析基础水平、学习能力等基础上,自我定位属于“一星”、“二星”、“三星”三个层次中的一个。为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每人的层次无需告知其他人,同时允许学生动态变化。事实上,分析学情时教师就对学生了然于胸了。然后分层备课,在确保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复习目标,做到保底封顶,设计不同层次的复习方法、课堂提问、练习作业等,注意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

在作业设置上,“一星”学生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基础题,加强基本功训练,“二星”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巩固提高题,“三星”学生加做一些有一定难度、灵活大的综合题、附加题,并鼓励低层次学生在完成作业后,尝试向高层次作业冲刺。在分层辅导中,对作业和试卷讲评,尽量做到给“一星”学生有较多机会的面批、面评;对“二星”学生主要是释疑解难,分析原因,教会方法,指明方向;对“三星”学生主要是进行点拔,发展能力。通过分层引导,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各层次的学生在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充分发展。

4、精选内容,拓展延伸,全面提升质量。

整理和复习不仅要使知识系统化,还要求学生对知识有新的认识、提高,包括适当拓展和延伸,使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复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策划、精心设计开放性、综合性的习题,并扩充引申,挖掘出数学问题的内涵和外延,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够充分表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把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例如在《圆的整理与复习》时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目:将圆平均分成若干等份,再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后,量得长方形的长是6.28分米,A、那么宽是(    ),周长是(    ),面积是(    )。圆的半径是(    ),周长是(    ,面积是(    )。B、请你一对一比较,想想你发现了什么?C、你能解释为什么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长的理由吗?你能设计一道相关的习题来考考大家吗?

这是一道难度不断加大的练习,A部分巩固强化了圆面积推导的过程,再次研究了圆与长方形各部分之间的联系,B部分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对比分析出图形变形后面积始终不变,但周长发生变化,C部分更是深层次的挖掘,激发学生的潜能,综合分析出长方形周长要比圆多出两条半径。自己出相关题目考学生,更是激发学生昂扬的斗志。这环环递进的过程,不仅巩固了已学的知识,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充提升,使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三、余音绕梁的回旋曲

1、不断调整,查漏补缺。

在复习过程中,孩子的学习状态、复习的进度与成果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我们及时把握孩子复习的进程、复习的实效,随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让整个复习活动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师要经常对孩子复习的比较顺利的部分进行经验的总结,以便乘胜追击;而对于复习时困扰学生并且始终不能有效改善的“瓶颈”问题尤其关注,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补缺补漏。

2、鼓励为主,爱学乐学。

此外,复习时学生需要付出更多的自觉性和意志努力,我们有必要通过一些手段让孩减轻复习疲劳感。比如教师的语言可以相对幽默一些,有时可以利用机会和孩子开开与学习有关玩笑。有一点,老师和学生都应该明白:能在整个复习过程中让孩子更多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今后的学习应该更注意什么、加强什么、改进什么,复习的价值就已经不浅了,不要过多地责难学生的错误。多想学生的进步,多对孩子笑一笑,好心情自然会影响孩子们,从而使孩子们保持愉快的心情,爱学,乐学。

让我们每位数学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纵横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精心设计多类型、多层次的练习,努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经历理解—感悟—应用—升华这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启迪思维,发展智能,真正唱响整理与复习这支压轴戏般的歌!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