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征途
 

初接这个班,没觉得李强特别。时间长了,就觉得他有点与众不同,课上似乎有着压抑不住的讲话欲望,但有的话却怎么也表达不清,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通过了解,我才知道,他的父母都是聋哑人,无法和他正常交谈。

难怪,不正常的语言环境遏制了他的说话机会,使得他语言表达有欠缺。不同的家庭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可家里总还有其他正常人吧,为什么不和孩子多说说话呢?这个疑惑一直萦绕在我脑海。

他的父母都认识字,我经常用飞信和他父亲交流。从回复的短信可以看出他父亲很配合,但孩子的进步不明显。得知他家境贫困,我还帮李强申请了教育局的补助。

说真的,我还是第一次和家长这样无声地交谈。我和他爸爸见过一、两次面,都是借助纸笔交谈的。他爸爸会手语,可我一窍不通。试着让李强来当翻译,他居然看不大懂与自己一起生活了12年的爸爸的手语。有点奇怪。

这阵子,他的话特多,爱乱管同学的闲事,作业却时时偷懒,字也潦草,学习用品丢三落四的。中午我就和他讲好今天傍晚要去他家与他父母“聊聊”。他说父母不一定在家。我问他什么时候一定在家,他说不知道。那就碰碰运气,今天家访。

我下定决心要去家访一次,了解李强的家庭状况、成长经历、学习环境、思想状况和在家的表现,好获得第一手资料,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基础。

放学后,他一边在教室做作业,一边等我,字明显规矩多了。我带足了纸、笔和他一起步行。他家不远,10分钟就到了。建筑外表看上去,他们家与邻居相比起码要落后十年。家里的陈设非常简陋,东西凌乱地摆放着,有几只碗还摊在桌子上。父母都不在。他叫来了奶奶。奶奶见有老师上门,很是不安,开口就先问李强是不是在学校惹祸了。我告诉奶奶,没事,就是来了解孩子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其他孩子家我也去的。她才安心下来,客气地请我坐下谈。

不难看出,有些家长(特别是问题学生的家长)把家访看成了告状。究其根源在于以往的教师家访,很多是以报忧不报喜的行式出现。弊端显而易见它不利于教师和家长的有效沟通,也不能使家长理智的对待自己的孩子,要么痛打一顿,要么撒手不管

我找了两张小长凳和她面对面坐着聊起来,李强惴惴不安地挨着奶奶一起坐下了。奶奶絮絮叨叨地说,自己的儿子先天又聋又哑,老夫妻俩总觉得亏欠了孩子,样样依着他。没想到成年后的他嫌福利厂待遇低,好点的企业又因他又聋又哑交流不便不招录他,他索性就吊儿郎当、到处瞎混。现在成家有孩子了也经常不回家,基本不管孩子。我听到这里一愣,那些回复我的短信不是说得好好的么。我疑惑地看了看李强,李强眼睛红红的,朝我点了点头。我懂了。

这可真是个没有长大、缺乏家庭责任感的爸爸啊!他言之凿凿的短信是在敷衍老师,是在拿儿子的未来开玩笑啊!

奶奶还告诉我,家里全靠孩子妈妈一个人的工资和政府的低保过日子。最近妈妈经常加班,有时要半夜才回来,没人理会孩子的学习。他的晚饭就是方便面,早饭是两个馒头,保证不饿就行了。我插了一句,“你们也过来关心关心孩子的生活与学习吗?”奶奶叹了口气,“唉,一开始是管的,孩子也听的。但是后来他妈妈不要我们管了。”。“咦,为什么不要你们管呢”?“媳妇说了,儿子都没管好还来管孙子,还有更难听的,不说了。都怪他爸爸不争气,他妈妈心里有气啊!”老人撩起衣襟擦起了眼泪。我一时无语。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对教育下一代的正确认识和统一措施,甚至还出现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责、争吵的情况。这样孩子就会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李强家中矛盾的根源在于孩子父亲的不务正业。作为外人,我无权评点他们的家务事。

“媳妇对小强非常疼爱,疼爱得都有点过头了。老师你不说我也知道,现在这孩子有点像野马了吧?”我连连否定,告诉奶奶,孩子表现还不错,上课发言非常积极,只是最近有点退步,肯定和妈妈连续加班有关。相信妈妈上班正常后他会和其他同学一样的。

俗话说“一句话能把人说笑,一句话也能把人说跳”。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氛围是进行有效交流沟通的重要平台。家访时适当报喜比一味报忧更管用。作为班主任,多以赏识的眼光和心态看待每一个孩子,使他在同学和家长的眼中找到好孩子的感觉。老师的信任、尊重、理解、激励、宽容和提醒,能化为学生健康向上的动力!

交谈中我得知,李强的父母都在聋哑学校接受过正规的手语训练。而李强却从小在我校上学,基本不会手语,原先和父母交流也懂几个简单的手语,二年级后渐渐改为用笔交流。最近几年手语渐渐忘记了。好多时候孩子都是孤零零一个人对着电视机。

这次我进入了这个家庭,才真正了解学生“话特多”问题的症结所在。父亲基本不着家,母亲忙着挣钱养家糊口,爷爷奶奶也很少过来,他的交流欲望得不到满足,压抑久了,急于寻求释放的途径,因此到了学校,逮着个说话机会就不放过,管别人的闲事也正缘于此。假如我不了解内情,只是一味地告诫他要遵守纪律、少讲废话少管闲事。这样的教育是多么脆弱、苍白啊!

等到六点了,也没见李强的父母回家,电话也关机。我只能安慰了奶奶几句,请奶奶尽量多关心孩子的身体,尽量让孩子吃饱一点、吃好一点,毕竟孩子正在生长发育阶段,另外还要多和李强说说话,他一个人太寂寞了。关于学习上的事我会和他的父亲、母亲单独联系。我拉着李强的手问他:“都六点了,妈妈还没有回来。你知道妈妈在干什么吗?”“知道,加班。”他的头低下去了。“妈妈为了这个家在努力挣钱,你为了这个家可以做些什么呢?”“少让妈妈操心,好好学习,将来挣钱帮妈妈。老师,我懂了。我肯定做好作业,管好自己。你放心吧!”迎着他坚定的目光,我笑了。他们送我出门,李强紧紧偎依着奶奶,一老一少在寒风中瑟缩。奶奶饱经沧桑的脸上写满了无奈。我不忍再看下去,只有快步离去。

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江苏各类残疾人数为 479.3 万人,占本省总人口的6.40%。我们武进区政府在发展残疾人事业上已经采取多种措施,深入广泛开展助残帮困工作。如:政府为这些弱势家庭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教育局在这类人群子女的学习上提供经济支援,特殊学校努力培养残疾人的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但企事业单位如何为残疾人提供更多的、平等的就业机会,引导和扶持他们自强不息,从而提升生活质量?这些问题值得全社会深思。我们,作为教育残疾家庭里正常孩子的老师,可做的事情也有很多很多。怎样真诚、善意、平等而又无痕地关爱他们,帮助他们建立自信,走向阳关?具体如何入手?我要尽快和其他老师及孩子们商量商量。

期待下一次他父母在家时,长“聊”一次,好好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律与自立能力,介绍一下家长的“有效期”问题。当然,如果有可能,我还要和父亲谈谈作为家中的顶梁柱,该怎么从具体行动上引领自己的儿子成长为真正的男子汉……

我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是我们教师永远的征途。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