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评估过程的简要描述
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于2008年9月出台,2009年1月教工大会审议通过,正式实施。这份规划的制订,凝聚了全校教职工的心血智慧,几经修改、专家论证,最后在学校教代会上获得全票通过。一年半来,我校以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蓝图为本,认真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学习并贯彻落实,使学校每学年、每学期的中心工作更加明确,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学校办学理念和特色更加鲜明,师生及学校的发展更加和谐。一年来,学校先后被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武进区行风先进学校、武进区教育系统文明单位等10多项集体荣誉,教师100余人次在国家、省、市教学或论文评比中获奖,学生200多人在国家、省、市竞赛中获优异成绩。学校的办学实力不断增强,社会声誉不断提升。
此次评估,我们认真学习、研究了教育局《关于开展第二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的意见》,成立了徐素娟校长为组长,行政、教工代表的中期评估领导小组,着手制订《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评估方案》,采取座谈会、个别谈话、教工大会评议等方法广泛收集教工意见与建议,评估设一级指标五个,二级指标二十五个,对照指标一一评估打分,然后在学校网站上进行公示,再次征求教工意见,然后撰写第二轮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中期评估自评报告。
学校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分析:
一、明确办学目标,创办适应学生的教育
我们坚持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为发展而教育。学校教育从根本上说不是为了选拔适应教育的学生,而是为了创造适应每个学生的教育。为此,我们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视作三位一体。并把学生的发展与成功放在重要的位置,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德育首位和教学中心的地位,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一年来,学校各职能部门积极贯彻以人为本,创造适应学生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学校校风、教风和学风纯正。创造适应学生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已深入到每位师生心中,并不断地在办学过程中彰显出来,开始逐步成为鸣小特有的品牌。
二、优化学校文化,凸现学校特色 
1、优化学校管理文化,引领促进生成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树立“管理育人”的思想,以生命化、人本化、民主化、扁平化、综合化、能绩化、多元化、过程化为学校管理的理念支撑,从规范制约向引领发展转变,从刚性管理向弹性管理转变,从稳定秩序向人文关怀转变,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学校管理机制,科学地综合运用项目管理、事实管理、危机管理、压力管理、品牌管理、留白管理、互动管理、成功管理、差别管理等管理手段和方法,把管理与引领、管理与人文、管理与生成相结合,努力摆脱经验型管理、科学型管理的缺陷,倡导创新型管理,并对经验型管理和科学型管理的优点兼收并蓄,努力实现转变行政式管理为服务式管理、从执行课程转向开发课程、变管理教师为发展教师、变要求学生适应的教育为适应学生的教育,处理好价值引领与自主建构的关系、建立制度与塑造文化的关系、标准管理与灵活操作的关系、目标激励与过程管理的关系、独立管理与团队合作的关系,通过管理来引领全校师生,以管理来促进学校文化的生成与创新。
2、加强精神文化建设,提升发展能力
持续深入宣传办学理念和教育主张,将精神文化建设和师德教风建设相结合、使之成为全体师生共同享有的价值取向,强化所有师生员工的这种价值取向,发挥校园文化的规范功能。传承、弘扬“团结拼搏,奋勇争先;永不言弃,永不言败”的排球精神,使排球文化辐射于整个校园文化。排球精神已不仅是鸣小排球队员的生动写照,也是全体鸣小师生的动力所在,让“永不言弃”不仅仅停留于球场上,更要潜移默化中地深入到鸣小师生的生活学习领域里,师生员工的文化意识得到了激发和强化,文化归属感和自我约束力明显得到增强。
3、加强活动文化建设,丰富校园生活
结合传统与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传统性教育活动(如庆祝元旦活动、教师节、迎国庆诗歌比赛、五一书画展、三月学雷锋系列活动等)、经常性的学校传统活动。还与校外共建单位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公益活动,(如举办送参军活动、社区元宵节联欢会等)。创新活动思路,丰富活动内容,打造“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等经典校园文化活动的课外活动。
4、规范社团文化建设,促进个性成长
学生社团是活动文化的有效载体和阵地,体现了广大学生多方面兴趣爱好和多层次的文化需求。我校的社团活动内容广泛、丰富,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各自的兴趣爱好、教师个性特长、已有的活动设备等分层次地开设,开设了“排球俱乐部”、 “数棋俱乐部”、“陶园”、 “小百灵”、 “鸣凤轩”, “飞云社”、 “巧手坊”、 “ENGLISHI  HOUSE”、“小书坊”等社团,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索,为学生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在2009年督导评估中,我校的社团建设得到了评估组专家的一致好评。
5、创造和谐人际关系,优化人际环境
人际关系是一种高级形式的校园文化,直接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可以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促进学生奋发向上,健康成长,还可以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还倡议教师从自身做起,建设新型教师文化。鼓励基于民主的研讨争论,允许不同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碰撞、沟通、交融,形成“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从而让教师的个人价值追求与学校未来发展有高度的认同感。学校通过学习、讨论、谈心等形式使全校老师形成舆论和共识,彼此欣赏,彼此肯定,彼此帮助,在融洽的氛围中发挥团队的战斗力。努力优化教师活动,如组织全体教职工外出赴张家界、海南、云南等地参观学习,组织教职工参与学校秋季田径运动会,举办教师节才艺展示,为教职工调整精神面貌、和谐彼此关系创造了条件。
6、加强物质文化建设,拓展活动空间
投资近十万元,进行校园整体改造,优化校园环境文化,以“典雅和谐,润人无声”的目标要求,对学校建筑、环境、符号、场馆等优化设计,努力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环境布置生动向上、和谐优美,充分体现学校的人文历史和办学理念,营造多彩、有序、高雅的校园环境,增加硬件承载质量,拓展文化活动空间,创设现代育人环境,努力使校园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花草、每一个角落都成为学生陶冶情操、砥砺德行、磨炼意志、塑造自我的文化场。
7、开展排球运动,凸现学校特色
学校从自身特点出发,大胆探索和实践,锐意进取着力抓好学校排球特色,凸现排球精神文化,形成鲜明的办学风格。学校构建以“排球社团”为主阵地的训练基地。我们将校本课程和其他课程进行了有效地整合。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了:了解排球历史,探究中国女排的成长史,调查家长对排球的认识情况,采访当地社会排球爱好者……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学生也因此对排球有了更深的了解和更浓厚的兴趣。美术课,我们以排球为主题畅想排球世界;音乐课上,我们自己编排排球舞蹈;英语课,我们拓展学习有关排球的专业用语。在一次次排球文化的熏陶中我们的学生在不断成长。在2009年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验收中,我校扎实的排球训练体系、细致的工作方法、丰硕的成果、浓郁的排球文化得到了验收组专家的肯定,受邀参加常州市特色学校总结表彰大会并在大会上做了经验介绍。
三、强化领导管理,优化实施过程
1、学校成立规划实施工作组,通过政府拨款、自筹资金、社会赞助、等多种方式筹措学校发展资金,加强学校三年发展资金预算,明确管理权限和工作职责,制定实施规划的计划和步骤,严格进行质量管理,定期检查规划实施情况,对每阶段规划实施所需人力、资金、设备进行必要的测算和落实,每月召开例会,定期检查规划实施和进展情况,了解规划实施过程中的不利因素,并提出解决的指导意见。注重过程,全面发挥规章制度的管理机制、动力机制、运行机制、监督机制、保障机制、评议机制作用。有效利用校园宽带网管理平台、教育教学资源库,全校初步实现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2、进一步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校务公开,提高职工参政议政能力,鼓励职工献计献策,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学校建设和发展;加强教代会民主管理职能,完善教代会民主监督制度,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全校教职工热爱学校、建设学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学校科学民主管理,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开拓创新,学校领导班子被评为武进区教育系统“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理论学习中心组先进集体、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先进单位。厉行依法治校,推行校务公开,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法规,被表彰为武进区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被授予我校工会“武进区示范工会”称号。
3、2009年上半年,我校建成了班班通,下半年校园网站进行了改版充分发挥了网络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学校工作通知、会议通知、校务公开、重大活动简讯及时上网,不断更新网页内容;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财务工作、人事档案、事业报表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积极推进其他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加快办公自动化步伐,全面提高了管理效率。
三、完善课程结构,推进课程改革
1、规范教学行为,优化教学环节
按照“以管理求质量,以质量求效益,以效益求发展”的要求,根据《课程改革纲要》、学习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科学制定学科教学计划,狠抓教学常规管理,夯实基础教学,常规教学要抓好教学行为,夯实基础教学,强调教学五认真,高度重视备课、课堂教学、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后辅导、检测与评价等各个教学基本环节,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作用,摒弃时间加汗水的做法,坚持向40分钟要质量。
2、关注课堂教学,促进减负增效
课程改革必须落实到教学改革上,而教学改革的主阵地始终在课堂。探索现代教育理论引领下的课堂教学的目标、策略、过程和效果,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出台《课堂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课堂教学评价表》、《开展校本教研课活动的实施意见》。围绕课题开展研究课;学校每周统一安排3—5节校本教研课;教研组自主安排组内研究课;备课组安排小组研究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开设示范课;青年教师开设汇报课;开展校级评优课活动;定期进行全校课堂教学点评。教师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研究,在研究之后再次审视并改进教学实践,做到了教与研的结合、思与行的融合。2009年10月,学校举行了武进区“运用数字资源打造高效课堂”研讨活动。全校共有33位老师进行了课堂展示,这次活动得到了武进区电教中心领导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鸣小教师有着较强的课程意识,注重对教材的二度开发,特别关注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资源的整合,媒体运用适时适度,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强。我校教师不仅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上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而且在运用技术减负增效上也卓见成效。
3、开发校本课程,提供课程选择
在严肃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基础上灵活设置课程,发挥赋予学校的课程管理自主权,制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制定有关课程开发与管理条例,检查和监督《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执行。学校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核心,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在认真实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开发校本课程,重视学生人文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努力彰现办学特色,先后开设了《数学实践活动》、《陶艺》、《排球》、《绘本阅读》等校本课程;自编了《排球》、《数学实践活动》2套校本课程教材。
4、突出综合实践,培养探究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是独立的一个课程领域,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利用节假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和社区活动,将学生的学科课程学习与学生经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将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融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四、强化师德教育,提高综合素养
(一)教师发展,师德为首
以“当人民满意教师”为重点,深入开展以“对学生有爱心,对同事有诚心,对工作有责任心”为核心的师德教育,尤其是做到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在校园内,师生的共存环境、共同目标,已经把师生置于同一种生态下,师生间思想与行为的相互影响无处不在。一个不善做人的教师,怎会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为人之道?一个不善关爱别人的教师,怎能使学生对他人产生更多的关爱之情?一个言行不能如一的教师,怎能使学生养成君子之范?一个对自己的工作缺乏责任心的教师,怎能培养出富有责任感的新一代?因此学校重在帮助教师重塑教育行为,着重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明确要求,目标引领
要求教师做到三个“零距离”:即与培养目标零距离——做学生的垂范;与学生情感零距离——做学生的朋友;与教学目标零距离——做知识的引导者。主动与家长沟通,做到“四要四不”:要经常走进学生家庭进行家访,要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要设法让家长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要争取家长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的活动;不随便请家长来校,不以教训的口吻与家长谈话,不拒绝家长的合理要求,不将教师的责任推到家长身上。能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真心面对每一位学生,真正关心每一位学生,注重师生之间的真诚对话,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对教师教育行为的真切感受,追求教育的民主与和谐。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活动
引导教师树立“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的意识,不断更新观念,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努力进入研究、思考的状态,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去年,开展“168爱生行动”,全体“168”志愿教师,在紧张繁忙的工作之余,放弃休息和结对学生谈心与辅导,为他们疏导心灵及学习上的障碍,树立了我校教师“爱生、敬业、奉献”的良好形象。2009年3月8日组织教师举行了“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2010年1月举行了“漫谈精彩故事,融汇育人技艺”的班主任工作交流会,全体班主任结合自身实践,就班集体的建设、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后进生的转化、如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等方面交流思想,传递经验。在分享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也触发了其他班主任的育人智慧,大家共同商讨育人的良策。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师德师风师貌有了显著的变化。
(二)教师培养,多管齐下
1、开展专题研讨,打造专业化团队
学校组织教师围绕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讨,让教师在交流与学习中不断提升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开学初,58位教师参与了“如何减负增效”的专题研讨,大家各抒己见,有现状的分析,有理性的思考,有具体的操作。大家从自身的学科和亲身体验回应了当前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认识得到了统一,目标得到了归一。10月份,品德教研组举办“打造高效课堂”的校本培训活动,杨静玉老师作了专题发言,让各位老师清楚地认识了品德课程的特点,理清品德教材的教学板块和教学目标,掌握了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明确了品德课堂教学的方向。

2、依托读书沙龙,成就书香教师

学校积极加入新教育实验,11月3日隆重举行“新教育”实验启动仪式,学习了《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同成长》的新教育实验行动计划,徐校长将《新教育》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赠予了全体教师,表达了学校对 “亲近书本,发展自我”的美好期待。1月7日下午,每个年级组开展了读书交流会。交流会上,老师们畅所欲言,谈了读书后的心得体会,介绍了各自通过学习以后,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所采取的有效措施和经验。学校六位女教师参加区教工美文诵读比赛,全体教师感受到了书香的魅力,在读书中思考,在读书中交流,已成为鸣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㈢开展课题研究,促进专业发展
立足行动研究,追求课题实效性。教科室紧紧把握中小学教育科研“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特点,我们将国家级课题《数字化学习方式的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摆在首要位置,把推进新课程实施、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教师成长作为课题研究的首要任务,积极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探索,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加强和优化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研究》课题组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了绘本阅读的研究,起草上报了“低年级绘本阅读”校本课程简介,进行了绘本阅读校本课程开发,对低年级课外阅读目标要求进行了修订,对二年级绘本阅读写作练习调查情况分析,明确了后阶段的研究目标。《新课程下学生计算能力的下降成因级对策研究》数学课题组对各年级计算教学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调查问卷、个别访谈、计算检测等形式,了解了计算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并分析了造成学生数学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并在课堂计算教学中寻找各种有效的解决策略。英语组积极向区教研室申报了《有效性提问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运用的研究》,以研究科学有效的课堂提问为核心,扎扎实实地开展教学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强化过程管理,提高德育实效
1、抓好学生养成教育。紧抓常规管理不放松,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爱学习、讲卫生、守纪律的好习惯是我校本学期学生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学校每会必提学生的礼仪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要求班主任重视文明行为的反复训练,严格管理,努力使学生养成在不同场合应具备的行为习惯。坚持规范的升旗仪式,每周一全体师生肃立在庄严的五星红旗下,在雄壮的国歌声中聆听着国旗下讲话,及时纠正学生中的不良风气,激发学生的五爱热情,使师生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教育。坚持“文明小卫士监督岗”的检查评比制度,每天检查,每月评比,督促队员的一言一行,检查校园的清洁美丽,使校园“文明之花”常开。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创设教育氛围
班级文化是我们重点关注的建设项目之一。每学期,除了要求各班确立班风、制定班规以外,我校都要进行班级布置评比活动。活动中,各班班主任与学生齐心协力,聚众人智慧,为班里添红加绿,班级面貌焕然一新:设计新颖、布置大方、面向全体、富有创意。图书角、作品展、智慧树、荣誉展示栏……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班集体和个人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张扬了学生个性,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使教室真正成为了学习和生活的乐园。幽雅洁净、富有内蕴的班级人文环境,在育人路上发挥着“润物无声”的功效,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净化了学生的心灵,结出了丰硕之果。
3、主题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载体。每学期利用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元旦等传统教育活动;一年两次的法制讲座;春秋两季大型综合实践活动等。从去年开始,学校就以“生命教育”为重点,对学生进行教育。如“生命教育图片展”、“生命教育专题讲座”等活动。本学期继续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系列活动。
4、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提高防范与自救能力
因学校所处的周边环境比较复杂,学生经常能目睹吸毒、打架斗殴等丑恶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防范与自救能力,学校不仅进行主题教育活动,如“远离毒品”、“我与交通安全”、“做知法、守法的好少年”,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教育学生远离毒品,远离火灾和交通事故等危险,还组织学生进行“紧急疏散”、“消防灭火”等实地演习,提高学生的防范自救能力。
5、拓宽德育实施渠道。我校充分整合校内外教育资源,形成道德教育合力,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工作。为真正提高家校联系质量,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家长教育委员会的作用,每学期召开家长会,每学期每年级至少召开一次家长会,继续实行家访制度,充分利用学校网站,一方面向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情况,使家长了解学校的工作动态,另一方面通过网站上的“家校互动“栏目家教园地”,使家长们很好地了解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等。如今,校园网络也已成为我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成为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的桥梁。
存在问题及主要对策: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校已完成了规划中的大部分目标与任务。但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一些问题。
1、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专家型、学者型教师缺乏,骨干教师数量不足,中坚力量相对薄弱,教科研能力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尚未形成稳定、合理的人才梯队。
2、校本课程有待进一步开发
规划要求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目前我校实施的校本课程虽然已有,但已有的校本课程还需提高质量。
对这些问题,我们的主要对策:
1、加大骨干教师的培养力度,继续鼓励有条件的教师向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等方面努力。
2、加大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同时对已有的校本课程进行整合,提升其品质,逐步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我们既充满信心,又倍感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区教育局的帮助和指导下,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按照发展规划所确立的目标,进一步继承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新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开拓鸣小教育发展的新局面。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