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依托红色歌曲,灌输和培养少先队员对党朴感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依托红色歌曲,灌输和培养少先队员对党朴感 > 文献材料

创新“红色德育”彰显校本特色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王丹姝   发布时间:2014-12-11  浏览次数:
 

创新“红色德育”  彰显校本特色

——莲都区刘英小学“红色德育”品牌建设综述

刘英,一个革命先烈的名字。刘英精神,一个民族的财富。刘英小学,一所追求先烈足迹、传承民族精神、培育国家新人的学校。莲都区刘英小学是一所以浙江省第一任省委书记刘英同志的名字命名的学校。刘英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忠于党,忠于人民,热爱祖国,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他追求真理,坚定信念,不懈努力,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他襟怀坦荡,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为共产党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无私无畏,临危不惧,不折不挠,为革命胜利流尽了最后一滴血。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现在的学子们所需要的精神财富。

 

为了使英雄的形象变得更加鲜明,让刘英精神更加贴近队员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刘英等革命先辈精神,发挥其育人功能,使爱国主义教育摆脱空洞地说教,结合时代背景,合理融合或创建性地利用民族精神文化特色丰富校园文化内涵,刘英小学以弘扬刘英同志“坚定理想、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勇于创新”的精神为文化核心,引领并形成新时代背景下的“红色德育”校园文化特色:从“大处着眼”,大力弘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主旋律,解决学生新形势下在“信仰”、“信念”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思想问题:从“小处着手”,在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通过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逐步形成少年儿童良好的道德习惯,外化为少年儿童“坚定理想、勤奋好学、乐于助人、勇于创新”的良好行为。

 

一、彰显“红色德育”的物质文化

 

作为校园文化的两个很重要的表现形式,校园显性的物质文化与隐性的精神文化这两者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它们共同构成着校园文化,共同对学校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其中,校园显性文化是学校存在的物质基础,地位非常重要,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1.建设理念

 

校园是承载文化的场所,也是哺育文化的地方。新课程背景下,一种以基于学校的彰显个性的文化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没有无精神的物质,也没有无物质承载的精神,我们认为校园物质建设中应蕴含基于校本的文化,即基于学校、彰显个性。对于一所以英雄名字命名的学校,我们坚持以刘英精神为核心的“红色丰碑永不倒,革命传统伴我行”的校园文化为中心,无论是教学设施、学习设施、生活设施都着力体现红色传统文化的要求。让校园的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让每处环境都育人,使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校群体成员的观念与行为,对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念的培养以及创造性、主体性的养成等,都形成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彰显红色物质文化的实施上,我们努力遵循科学规划, 人人参与, 注重过程、体现开发,以便求得更好的效果。

 

2.建设策略

 

1)校园景观文化建设

 

刘英小学占地面积40亩,容积率:0.50,绿化率:35%,总建筑面积:13500平方米。校内建筑主色调以粉红色面砖为主,配以白色面砖勾划,以体现学校建筑的活泼向上的特点;建筑形态上的简洁明快,使整个校园充满生机。

 

学校拟将学校大门设计为“红色主题”,由红旗、火炬、五角星组成的图案,一组体现从抗战场面或工农红军到少先队员幸福生活的浮雕以及毛泽东同志赞扬刘英的一句话“为人民而牺牲,人民就会永远纪念他。”如此,校门的建设与学校的校名及“红色丰碑永不倒,革命传统伴我行”为核心的校园文化融为一体,校本特色明显。

 

学校还将在校园广场的东侧树立红诗墙,上面书写毛泽东、朱德、陈毅、贺龙、刘英等革命先辈的诗词。此外,校园里的道路,校园建筑设施的命名都将体现“红色”“向上”的主体思想。

 

2)校园走廊文化建设

 

体现“要让学校的每一块墙都会说话”的理念,充分地运用的走廊这一载体。教学楼门厅前,鲜红的底版上烘托出响亮的口号:“弘扬刘英精神,争做四有新人”“迎着太阳追梦,心中永存梦想”,让大家感受信念的力量,并从教学楼的一楼到四楼的楼梯两旁建立红色长廊,悬挂刘英抗战的故事、红军长征的壮举、儿童团员抗日的故事等。让学生瞻仰这些珍贵的历史遗迹,怀念着难忘的过去,红色的光辉历程便铭记在心中,对民族精神也有了更形象的认识。

 

南楼楼梯则设为刘英书苑主题。图书馆是知识的海洋,应集中体现学习的气氛,以“探索新知”为主题进行文化氛围的营造,让学生能够在静谧的环境氛围里寻觅新知,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楼梯边上的墙壁悬挂着国内外名著、诗词歌赋、名篇佳作等的介绍,设立教师、学生好书推荐榜,并附加内容简介。营造文学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会到“与书为伍,其乐无穷”的意义。

 

3)教室环境文化建设

 

教室文化应体现浓厚的学习氛围,积极向上的学习风貌,严谨安静的学习环境,庄重的爱国主义教育,严明的课堂纪律。同时也应体现校本特色。

 

在教室布置上,除了统一的具有校本特色的“小红星”班级评比的显眼的张贴栏和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栏之外,还体现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与特色。这是维系班级师生为之奋斗的纽带。每个班级后面还有黑板报,这是学生施展才华、倾诉心声、掘取知识的“宝库”。黑板报内容丰富、极具特色。此外,教室里还建有图书角,鼓励每一位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看的书和杂志放到教室图书角,与他人交流分享,既丰富了学生的阅读面,又接受了集体主义教育,使图书角发挥出其应有的“文化源”作用。

 

4)队室环境文化建设

 

少先队队室是少先队大队的传统活动阵地。在全大队阵地教育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体现着少先队最基本的思想教育内容。它是辅导员和少先队干部学习和讨论工作的场所,是向少先队员进行教育的“有形”阵地。为此队室建设体现时代性、教育性、童趣性和特色性。我们在队室里布置了介绍刘英爷爷的橱窗,刘英爷爷的儿子刘锡荣同志、省教育厅厅长刘希平同志、原丽水市市委书记卢子跃等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怀,还布置了我们学校的吴锌月同学参加全国第六届少代会的照片,鼓励队员们以她为榜样,好好学习,茁壮成长,做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5)学校阵地文化建设

 

充分利用学校的校园网、校园广播、校园电视台以及黑板报等文化阵地。每天出操和大课间活动播放红歌,六年下来,一些红色的革命歌曲渐渐深入每一个孩子心中。校园广播站作红色德育宣传的重要阵地,我们专门设立红色德育专栏,结合每月主题,如三月的雷锋故事,四月缅怀先烈的故事,五月和十一月分别是刘英爷爷英勇就义和诞辰,红色德育专栏就以介绍刘英爷爷以及当年他带领的浙西南革命战争的故事为主。此外,学校的橱窗主题、行政楼墙壁文化、学校文化展板都着力融入红色元素,体现红色文化。

 

二、彰显“红色德育”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也是学校个性魅力与办学特色的体现。学校精神文化主要通过校训、校风、学风、培养目标、办学宗旨等形式表现出来。精神文化的核心应该是价值系统。

 

学校坚持以培养师生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弘扬刘英精神,争做四有新人”为主线,以“红色之旅”系列活动为载体,发挥与刘英纪念馆毗邻而居的优势,创新校园精神文化内容、拓展校园精神文化领域、规范校园精神文化模式,着力培育学校“红色德育”文化。

 

(一)师德师风建设层面。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直接组织者、教育者、管理者,教师自身的政治立场、理论修养、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教育活动中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知识的接受、情操的培养和品德的形成。学校的红色德育承载着增强少先队员国家意识,灌输培养少年儿童对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感情等政治方面的根本任务,这对教师个人的德、行、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学校将红色资源融入教师培训体系,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教师精神文化建设。

 

1.提炼刘英精神,加强师德建设。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的师德培训除了教师职业道德和顺应时事发展进行政治等方面的学习以外,还就“如何将红色资源与教师精神文化建设相结合”做了深入的思考。我们组织教师开展寻访当年刘英同志战斗过的地方——遂昌王村口,到永康方岩祭扫刘英烈士墓,参观浙西南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活动,让教师从各个层面深入了解中国革命战争时代的艰难历程,以及那个时代优秀的红色传统、红色精神等资源,在此基础上学习和提炼出新时期的刘英精神:敬业奉献、团结协作、迎难而上、智慧敏捷。我们认为只有科学地、与时俱进地运用刘英精神来进行教师的精神文化建设,让红色传统、红色精神融入教师的内心,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成为真正的红色德育的引导者。

 

2.积极行动,践行刘英精神。

 

1)开发与建设“红色之旅”校本课程。

 

我们以“红色丰碑永不倒,革命传统伴我行”为校本特色,并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编写了校本教材《红色之旅》。参与的教师涵盖了语文、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等学科。

 

2)在日常工作中践行刘英精神。刘英小学是一所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为主的公办学校,面对70%左右的外来务工人员的孩子,刘英小学的教师迎难而上,在各级领导和各界热心人士的关怀下,用自己敬业奉献的精神,利用自己的智慧,使刘英小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老师们很注重自身专业化成长,团结协作,各学科都建立备课组,组员之间通力合作。每每有教师参加教育教学比武,各学科就自动自发地组成一个团队,尽力帮助,共同提高,学校教师在各级各类评比活动中频频获奖,在今年的丽水市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中,我们学校有三位老师被评为市教坛新秀。

 

3)开展“刘英幸福教师”评比。

 

在刘英小学,幸福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流淌在每一位师生的心田。刘英的老师们,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以奠定学生的幸福人生为宗旨。在平凡而又伟大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涌现出一批典型代表。在第2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学校举行了隆重的刘英小学首届幸福教师颁奖仪式。当14位幸福教师手捧红艳艳的荣誉证书昂首挺胸地站在领奖台上时,全场掌声雷动。他们当中有爱生模范,有课堂明星,有服务标兵,有教坛新人……他们是刘英小学的骄傲,也是全体师生心中的偶像。

 

(二)红色德育实践活动。

 

1.在国家课程中整合《红色之旅》校本课程

 

根据校本课程《红色之旅》的编排,其中几部分内容是二至六年级学生分别在语文课、美术课、音乐课中,分阶段、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接受民族精神教育,我们把听、讲刘英故事,唱红色童谣、红色歌曲,画刘英故居、抗日战争时期用过的武器等内容有机地整合进去,让学生在课堂接受教育,探索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教育孩子们把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内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与国家课程有机整合。

 

2.开展富有校本特色的少先队活动

 

1)争创特色章

 

浙西南革命根据地与刘英小学毗邻而居,这成了学校得天独厚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为了使刘英精神深入学生内心,大队部创建三个特色章,分别制定争章标准,开展争章活动。

 

 “民族精神章”获章标准:

 

A、了解刘英爷爷的事迹。

 

B、会讲刘英爷爷的故事。

 

C、从刘英爷爷身上学到某种革命精神,并将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爱心章”获章标准:

 

A、关心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B、积极参加学校爱心义卖,并有较好表现。

 

“小小讲解员章”获章标准:

 

A、了解刘英纪念馆各展厅的文化。

 

B、积极撰写解说词。

 

C、参加刘英纪念馆解说活动。

 

2)精心组织校园“红色文化”活动

 

“红色游戏节”

 

在刘英同志光荣的一生里,留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学校少先队以这些故事为蓝本,在每年的元旦来临之际,开展“红色游戏节”。“头顶烈日”是根据刘英同志在烈日下与战士们一起穿山越岭、阻击敌军的故事设计而成的游戏。队员们把放着乒乓球的球拍顶在头上,以最快的速度通过障碍物。如果中途球掉了,就减分或重跑。通过游戏引导队员们意识到,当年刘英爷爷不仅“头顶烈日”,还行进在“枪林弹雨”之中。“肩挑银元”、“飞渡黄河”、“手到擒来”、“一鼓作气”、“过关斩将”、“伏击敌寇”等游戏也是如此,在游戏过程中,队员们既感受到游戏的快乐,又知道了更多的刘英故事,体会到刘英爷爷“征途艰险无反顾,赤胆忠心永向前”的革命精神。

 

“爱心义卖节”

 

刘英同志在厦河期间,常给村里穷苦的百姓送药治病,他助人为乐的品质,厦河人民一直铭记在心。为弘扬刘英精神,传递助人美德,学校策划了“爱心义卖”活动。每年三月花开时,学校都会组织隆重的“爱心义卖”活动。义卖物品由学生、教师、家长等人捐赠,并在全校进行义卖。每次的义卖活动,从物品的登记、确定义卖价格、出售义卖品、到收取义卖款,都是队员们在小干部的带领下策划并开展的。义卖所得全部善款作为“刘英小学爱心基金会”资金,用以帮助校内外需要帮助的人。在活动过程中,队员们既锻炼了策划营销、人际交往、语言表达等方面能力,又与未成年人道德文化节中倡导的学雷锋活动有机整合,有效促进学生成长。

 

“重走英雄路”

 

引导队员们通过小课题研究,重访革命遗址,感受战斗岁月,从而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觉传承刘英精神,并将其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动。

 

3)开展“红色小社团”活动

 

组建“红色特色”社团:“红色童谣”社团、“小红星合唱”社团、“诵红诗”社团、“红舞鞋”社团。充分发挥社团文化潜移默化的作用,把红色教育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各种各样生动活泼的群体活动中,从而推动校园文化建设,彰显红色文化的独特力量,提高学校教育的效果。

 

4)开展“刘英幸福少年”评比

 

本着知刘英,学刘英,做刘英,人人争当“刘英好少年”,做一个幸福的刘英人的理念,我们策划开展了 “刘英幸福少年”评比。

 

“刘英立志幸福少年”:有理想,有憧憬,有目标,会计划;

 

“刘英爱心幸福少年”:乐于助人、爱护环境;

 

“刘英文明幸福少年”:讲文明话,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刘英阳光幸福少年”:阳光体魄,阳光心理,阳光品质,阳光气质。

 

“刘英勤奋幸福少年”:每项进步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刘英创新幸福少年”:敢创新、会创新、乐创新;

 

“刘英智慧幸福少年”:善学、勤思、乐探。

 

在道德文化节启动之后,我们又开展了“美德少年”的评选,如上一学年评出“孝敬少年”、“诚信少年”、“勤俭少年”、“爱心少年”等十佳美德少年。还设立“刘英奖学金”,奖励一批品学兼优、家境贫寒的刘英学子。

 

“刘英幸福少年”及“十佳美德少年”的评比,旨在教育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公民,用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修身立德。

 

3.落实“红色德育”并升华为中国梦教育。

 

充分发挥少先队活动课课堂的主阵地,进行“红色德育”教育资源的开发。形成特色品牌课。阶段目标:一二年级,知英雄晓英雄。三四年级,讲英雄学英雄。五六年级:英雄梦中国梦。

 

除了以上这些实践活动,大队部还结合一年级入队仪式开展队史教育,结合三年级的“今年我十岁”主题队会开展成长宣誓、立志活动,结合六年级的毕业典礼开展“传承民族精神”的责任教育。并努力拓宽德育渠道,通过聘请校外辅导员,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学校培训、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构建家长、学校、社会立体式的德育网络体系。

 

三、初步成效

 

通过几年的努力,学校的“红色德育”品牌文化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都已逐渐产生了影响力:

 

20128月,学校被中国少先队协会确定为全国首批“少先队英雄集体创建研究基地”,刘英小学的“红色德育”逐步走向全国;

 

20129月,浙江少儿频道摄制组专程到我们学校录制“红色之旅”系列活动,1017在浙江少儿频道播出, 展示并进一步扩大了“红色德育”在全省的知名度;

 

201210月,学校代表在市少代会上做了题为“依托德育阵地深化英雄集体建设”的发言;

 

20134月,市少工委三届二次全委会雏鹰争章中队活动课现场观摩会在我校召开,市教育局领导、团市委领导要求全市少先队工作者学习刘英“红色德育”经验;

 

20134月,叶蓓老师参加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浙江省少工委联合举办的“浙江省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课”

荣获一等奖。这是丽水市在此类活动中荣获的最高奖项,让全省的少先队辅导员进一步了解了刘英小学,进一步了解了刘英小学的“红色德育”;

 

20135月,莲都区第二届未成年人道德文化节启动仪式在我校隆重举行。

 

四、下阶段工作打算

 

经过几年的努力,“红色德育”已成为刘英小学响亮的代名词。今后,学校将继续努力,做大做强这一品牌,依托这一德育特色,全面提高师生素质。

 

1.

实现精神引领。以“创建英雄中队”活动为载体,在以刘英精神为核心的“红色丰碑永不倒,革命传统伴我行”的校园文化理念指引下,将革命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通过多种形式融入到队员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影响少先队员们的行为,形成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让队员在“红色英雄中队”创建活动中陶冶情操、培育道德、锻炼能力,全面发展。

 

2.

全面有序铺开。以“少先队活动课”为阵地,进行刘英小学特色中队课和学校特色课程的进一步创新。同时,利用浙西南革命根据地,浙西南革命根据地讲解员等现有资源,通过低、中、高三个阶段围绕“英雄梦、中国梦”的主题,每个阶段不同目标进行落实。

 

3.

充分展示风采。以丰富的红色少先队活动为平台,争取把红色游戏节,爱心义卖、争当小小讲解员等传统活动继续深化,做出特色,做出亮点。深入开展少先队实践活动,通过主题演讲、诗朗诵等比赛和刘英诞辰献礼等活动,纪念刘英爷爷,弘扬英雄精神。

 

4.以广播站,校园网为窗口,渲染氛围。通过多媒体手段播送英雄故事,展示身边的英雄中队,弘扬革命精神。在校内营造“红色德育”的氛围,让全校师生都知晓,都参与。充分调动和发挥少先队员的积极性,以主人翁的自豪姿态去报道,去宣传,去感受和体验。让红色德育的内涵影响少先队员和老师们的学习和生活。

 

打造红色德育特色,是我们学校一直追求和坚持的德育目标。我们把民族精神的深刻主题和丰富内涵同少年儿童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进入孩子们的内心,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得来的对“民族精神”的理解也具有非常亲切、具体和鲜活的效果。在我们大家不懈的努力下,我校的民族精神教育已经充分渗透到日常养成教育之中,对提高学生思想品质水准,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起了引领和激励作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逐步了解到革命取得胜利的艰难,懂得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自觉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学校呈现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学生在岗位实践中体会到责任,在红色游戏中知道了革命道路的艰辛,在立志活动中明白了什么是理想,在革命先烈的故事里听懂了什么叫坚强,更在爱心义卖中懂得了什么叫关爱,在助学活动中悟出奉献是一种幸福。

 

德育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相信通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刘英小学一定会进一步突出“红色德育”品牌亮点,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成为南明湖畔一颗闪亮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