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儿童阶梯阅读的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儿童阶梯阅读的研究 > 文件材料

上级通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高新颜   发布时间:2012-12-24  浏览次数:
 

关于组织申报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

          参与实验学校的通知

各新教育实验区、实验学校:

由民进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苏州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永新教授主持的课题《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已正式被批准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课题编号:01****61为使各实验学校能有序参与《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这一课题的实践研究,现把申报课题参与实验学校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申报时间:即日起至2012430

2.申报办法:

1)各实验学校可根据课题方案中提供的研究内容选择申报,然后在研究内容框架范围内明确研究方向,确定项目名称,题目自定。由各实验区统一将各参与实验学校及研究项目申报材料直接报送实验区秘书处;

2)申报时填写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参与实验学校及研究项目申报表(申报表附后),一式三份;

3)收到申报书后,由实验区秘书处负责组织专家组根据课题的价值性和科学性评审签署意见后上报课题管理中心立项,并把立项意见及时反馈给实验学校。

4)实验学校收到批复后,即可根据课题管理办法启动研究工作。

3.有关事项:

1)原则上一所参与实验学校只能申报一项研究项目。

2)课题过程管理,以及项目结题评审等工作,各实验区秘书处把通过评审立项和结题的课题汇总后报新教育研究院课题管理中心,由课题管理中心颁发课题研究项目立项书和结题证书。其他各实验学校的研究项目申请,开题、结题报告及资料直接报课题管理中心,一般采取通讯开题与结题。

3)新教育研究院课题管理中心地址:江苏省海门市少年宫,海门市海门镇解放中路136号。

联系人:赵丽芳   电话:0513-82****81

E-mailkt****zx@163***

希各实验学校根据上述要求,积极参与,为繁荣新教育实验研究而作出努力。

 

                     新教育研究院课题管理中心

                              二○一二年一月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科研重点课题

 

《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开题报告

                           (初稿)

一、研究缘由

21世纪初,朱永新教授《新教育之梦》一书为建构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的“新教育”注入全新诠释,描绘全新蓝图,勾划全新内容。2002年开始在全国部分中小学开展了以教师专业发展为基点,以“五个观点”为核心思想,以“四大改变”为主要目标,以“六大行动”为具体途径的“新教育实验”,以期克服教育弊病,回归教育本真,尤其是“六大行动”涵盖了当代教育的存在方式,完善优化了学生读写听说的沟通方式、生存方式和未来的生存质量,已经或正在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的“产品”,即关于六大行动的操作规程等一系列“核心技术”,为实施素质教育找到切实的落脚点和突破口,提供了系列的载体和具体的行动方案。

新教育实验的哲学基础就是发展论和行动论。发展论是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基础,吸收了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教育思想而提出来的。“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最初曾经作为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来阐述。为什么是“为了人的一切”而不是“为了学生的一切”?因为,我们觉得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当前社会发展应由“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上来,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新教育实验是通过教师的成长带动学生的成长,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来改变学生的生存状况,让教师和学生在新教育实验中共同成长。其实,只有教师成长了,学生自然会成长。

“新教育实验”强调行动,而且把“行动”作为实验的价值取向,明确提出:“只有行动,就有收获”。新教育实验的行动,其主旨不是创造多少深刻的教育理论,而是改变我们的教育行为,是一种追求教育行为改变的行动。就教师教育行为的改变而言,新教育实验主要通过倡导教师撰写教育日记、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随笔等实现的。所以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发展是通过一个又一个行动来实现的。在行动的过程中,新教育特别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新教育实验相信,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我们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

新教育实验对于教师、学生的引导,不仅在于促使他们发现自我生活中丰富的美丽人生,还在于寻找将他们推入“思考”之中的力量,给予他们“情感”之中的智慧,促使他们在学习的改善、尝试和冒险中建构内心的生命之帆。可见,新教育实验不仅是对教育一般意义上的敞亮,首先应该是观念、思维和方法的刷新,而通过浪漫精神的引导来塑造个性的心灵,通过理想信仰的生成来积淀人性的底蕴则是第一位的。对于新教育实验的种种言说,事实上也就等于在发表一个个关于理想教育的宣言,教育现在要做的,就是给教师和学生们一种开阔的视野,让他们对人的内心的复杂性有更为深切的体验,不但要了解生命的伟大与宇宙的伟大,而且要感受生活的丰富与人生的丰厚。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教育实验主张回到教育的原点,主张让教师和学生与人类的祟高精神对话,强调教育应该培养美好的人性,让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从而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

新教育实验是中国一项民间的教育改革运动,新教育实验的理念和行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校所认同,是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和“十一五”重点课题,也是中国教育学会“十一”重点课题,2010年已以优秀等级结题。目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加盟了新教育实验。实验范围遍布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拥有34个实验区,1211所实验学校,130多万师生参加了实验。进一步完善“新教育实验”,加强实验的基础性建设,通过参与单位、个人的各级各类项目的研究,进一步形成系列的可操作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在更大范围内进行推广与应用,这是一项急迫的工作,也具有良好的发展性。因此,本课题选题富有现实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是一个实践性强、有效性大、辐射度广的研究课题,必将有效地促进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改革、创新与发展,对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科学化、实效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概念界定

新教育:新教育是一种理念,这理念包含崇高的理想;新教育是一种理论,这理论体现了创新。新教育是一种教育实践的探索,这种探索是与时俱进的教育行动,这种行动课程化,课程操作化,操作体系化,并高度个性化。新教育之新,既是创新也是回归,新教育的创新,体现在为未来创新型社会的建设作贡献,培育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它超越了传统,超越了时尚,它不是推广一种模式,而是一个严谨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多方面的不断创新和创造。新教育的回归,强调回到人性,回到生命成长与生态和谐,回归教育的本真,回归到应该被还原的教育梦想。新教育体现以人为本、儿童立场和人文关怀,指向于幸福完整的人生。

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的专业成长为起点,以六大行动为路途,以帮助教师和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师生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一所好学校应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而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没有教师的幸福,永远不会有学生的快乐。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永远是学生,发挥的主体永远是教师,教师的创造与创新能使孩子得到更好的发展。教师只有高度的专业发展,对职业的认同、信仰,对教育的热爱,以及生命的激情,才最终有教育品质的保证。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能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生活实践中才能实现。离开了课堂,离开了学生,离开了教师每天的日常生活,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永远没有真实的可能。本课题就是通过教师的发展带动学生的发展,通过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来改变学生的生存状况,通过教学相长让教师和学生在新教育实验中共同发展。

行动研究:“新教育实验”是一个开放性的行动,因为新教育实验是基于对教育理想的探寻,而在探寻理想教育的过程中,每一校,每一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创造。新教育实验倡导的是一种“新教育共同体”的集体行动,这种共同体包括“学校共同体”“教师共同体”“学生共同体”“师生共同体”“教育科研共同体”等,通过这些共同体的创设,让教师在新教育理想的鼓舞下唤醒沉睡的激情,在新教育行动的召唤下一线教师很快投入其中,并收获着教育的快乐与幸福。师生发展是要在一个又一个行动中体现的,并让行动在反思中进行,通过教师行为的改变来促进学生的改变,在行动的过程中,新教育特别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新教育相信,给教师和学生多大舞台,他们就可以演绎多大的精彩;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空间,他们就可以创造多大的辉煌。这次课题明确把研究方法定为行动研究,一是符合新教育实验的宗旨的,因为新教育实验实际上就是新教育行动,它与过去许许多多的实验有诸多的不同,“行动性”是其中的很重要的一条,这个行动是群众性的、可操作性的,是人人可以乐而为之的。二是要达到师生共同发展,也必须在一次又一次的行动中,在一个又一个的故事中体现出来,教师离开课堂、离开学生,不可能有专业发展,学生离开了教师的引导也不可能成长起来。

三、理论基础

1. “全面发展学说”与“行动哲学”

  从发展论来说,新教育实验高举的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为了一切的人”是说新教育实验不主张将人分为三六九等,不主张走精英教育的路线,而主张所有的人在教育活动中都能得到发展。同时“为了人的一切”,是我们反对简单地要求人一个高的分数,我们认为应该让人成为他自己,人是综合的,难以用过去的德智体美劳,也难以用现在所说的知识、态度、情感和价值观来概括一个人,真正的教育场景中是要怎样让每个人成为他自己,帮助每一个人打开属于自己的那扇窗户,帮助他成为他自己。这是新教育理念追求的。我们吸收传统的人性理论,吸收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吸收苏霍姆林斯基的人的和谐发展论的基础上,提出我们自己的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同时我们的行动论主张新教育实验崇尚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是我们新教育人共同的信念。我们不主张更多的去抱怨和批评,而是主张行动和建设。做起来,只有真正做起来,才能发展。

2.状态论、潜力论和个性论

所谓状态论,我们认为,人的状态很重要,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大于方法,方法大于苦干。人和人远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的差距,马克思曾说哲学家与搬运夫的差距远远小于家犬和猎犬的差别。马克思用分工研究人的差别,事实上同样情况下,我们说状态也是造成人和人差别的最重要的原因。死人和活人就差一口气,活人和活人就差一点状态。有状态的人,他想做事,他不断地努力,就能成功;没有状态的人,他怨声载道,他不付诸行动,所以他永远不能成功。所以我们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新教育实验的人都是有理想有激情的人。我们的潜力论认为,人的潜力、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潜力是无限的,你只有相信他,你只有给他充分的发展空间和舞台,他才能给你事业的成功,学业的成功。事实上,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发现,你给教师和学生多大的舞台,他就能给你演绎多大的精彩。这是我们新教育实验非常崇尚和坚定的理论。新教育实验崇尚的是个性,崇尚的是品牌,我们希望每个学校都应该办成特色,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拥有自己的个性,都应该拥有自己的特长,让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新教育实验一直以来认为,特色就是卓越。什么是最好的?最好的就是最有特色的。

 3.崇高论与和谐论

所谓崇高论,我们主张让师生和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新教育实验非常看重教育的本来使命。教育应该回家,现在的教育已经远离了教育的本性,教育本来就是应该让人类生活得更加美好,让人类不断地走向崇高。这是教育的最重要的使命。但是,恰恰在现在的教育生活中,我们把教育变成了训练,把教育变成了简单的接收知识,这是违背了教育的观点。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仅仅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不过是一条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现在的许多的社会问题都可以从教育中找到影子。现在的教育生活中,我们已经远离了崇高。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很少和教师,和孩子们讨论崇高,讨论人生的意义、价值和理想,讨论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同时,与崇高论相应的是和谐论,我们崇尚教给孩子一生都有用的东西,同时希望他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把这二者整合在一起,新教育实验着眼的是人的和谐的发展、长远的发展和可持续的发展。我们在实施行动的时候以这两个重要的伦理目标为前提。

四、研究目标

1.在“新教育实验”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模式两个方面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以“全面发展学说”与“实践哲学”等为指导,加强实验的基础性研究,打造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发展的经典个案,形成系列的可操作的实验主题、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从而改变教师的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的生存状态,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和谐而具个性的发展。

2.通过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儿童课程研究,力求恢复儿童生活的幸福完整;通过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专业发展课程的研究,力求将教师从彼此割裂埋头应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发展专业水平,恢复职业尊严与自信。通过以发掘知识魅力为核心,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的理想课堂的研究,力求让师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求知的愉悦与幸福。通过学校“每月一事”的研究,把“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完美教室的缔造” 守住每一个教师的良知,关注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守住属于我们自己的每一个日子,使每一个人都成为教室的主人,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班级里的快乐,最终帮助孩子成为最完美的人。

3.通过“新教育实验”,启动教师与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师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从而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帮助教师和学生能有一种终身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研究内容

(一)研究内容

本课题是行动研究,以新教育“儿童阶梯阅读”和“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以及“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为重点项目,着力推进“六大行动”。

1.儿童阶梯阅读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主要任务是帮助实验学校解决“营造书香校园”中面临的不同阶段的儿童读什么、怎么读等现实问题。旨在为每一个儿童寻找到此时此刻最适当的阅读书籍;旨在为每一位教师探求到此时此刻最适合的指导方式;旨在为每一所学校营建起此时此地最适宜的阅读情境。项目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切入点和突破点,倡导“晨诵、午读、暮省”回归朴素的阅读生活方式,通过两年至三年的时间,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研制的“共读”、“选读”书目,出版阅读课程指导手册,整理汇编优秀的实践案例,研究儿童阶梯阅读课程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形成一定的儿童阅读理论,向其它实验学校推广。

2.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新教育实验认为,不同学科与发展阶段的老师,需要阅读不同的专业书籍。它还认为,可能存在着一个教师专业知识的合理结构,而许多教师在某一方面存在着“短板”,因此阻碍了自身的专业发展水平。为此,新教育实验着手研制“新教育教师专业阅读地图”,即用书目的形式,在充分考虑到个体成长的特殊性和序列性的基础上,构建一个理想的教师知识结构模型,从而更有效地解决不同水平与学科的教师分别该读什么和怎么读的问题,以及专业阅读如何为专业实践服务的问题,逐渐摸索出一条“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汇编新教育“三专”模式下教师成长案例,开展“三专”模式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3.每月一事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新教育实验主张,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到底哪些是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我们的答案是良好的习惯。习惯如何养成?我们的答案是从一件件小事做起。于是新教育实验用“每月一事”的办法来培养习惯,通过学校主题教育月,已经形成了影响孩子一生的十二个好习惯,通过不同年级的重复练习,螺旋式上升,经过几年的巩固,是完全可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本课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深化研究,细化和拓展“每月一事”内容,并开展每月一事对学生人格成长的影响研究。

4.缔造完美教室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教室是我们的愿景,是我们想要到达的地方,是决定每一个生命故事平庸还是精彩的舞台,是我们共同穿越的所有课程的总和,它包含了我们论及教育时所能想到的一切,我们就是要守住一间教室,让生命在教室里开花。完美教室必须守住每一个教师的良知。关注到教室里的每一个孩子、每一个角落,特别是关注已经被家长放弃了的孩子,守住每一个孩子的心灵。守住属于我们自己的每一个日子。缔造完美教室必须以班级文化构建为总体目标,以共读共写共同生活为基本愿景,以晨诵午读暮省为基本生活方式,以实施全人课程为基本途径。通过价值系统的构建,班级课程的研发,课程文化的打造,共同生活的营建,节日庆典与社团活动的组织,数码社区的建设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在教师不断发展的同时,帮助孩子成为最完整的人。

5.六大行动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是新教育实验的基本研究内容,新教育试图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筑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等六大行动,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本课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同时就每一项行动对师生发展的影响展开一系列的行动研究,我们需要用更丰富的案例、具体的数据,以及一个个鲜活的成长故事来证明新教育实验对师生发展所起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另外,区域推进新教育实验模式研究。在新教育的理念指导下,将教育行政部门纵向管理与实验学校之间横向联合结合起来,通过完整、有力的组织架构,以核心项目为抓手,培育以骨干教师为主体的研究团队,使新教育理念的进一步深入化、操作化、行动化,让一大批优秀青年教师在区域新教育的平台上迅速成长,让一大批的实验学校在区域新教育的平台上获得均衡发展。

    (二)创新之处

一是具有全球视野,紧扣时代脉搏,捽取本土教育精华,从解决问题出发,优化组合行动项目,指向明确,操作性强,实效性好。二是以构建教师发展共同体为基点,倡导师生共同行动,共同发展。三是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重视人的精神状态,关注人的全面成长,丰富人的心灵世界,拓展人的生活技能。使现实教育有可能走出“空洞化”、“唯分数化”,学生学到的是真正“一生有用的东西”,教师得到的是专业化的持续发展。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助文献法、实验法、个案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在研究形式上,本课题积极探索“网络研究法”,充分利用“教育在线”(www.eduol***)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及时交流研究动态,沟通各类信息,并利用网络开展各种培训,对实验学校进行适时指导。

七、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设计阶段(201138月)。收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申报课题,制订实验方案;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19月~20136月)。在原有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的基础上再发展新的实验参与组织或学校,根据总课题研究内容申报研究项目,全面开展以“儿童阶梯阅读”“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以及“六大行动”为主要内容的新教育实验,通过实验反思总结出这些做法对促进师生成长的可行性与必要性。期间,将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的阶段性研讨、成果展示;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6201310)。全面梳理、概括、展示、交流实验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撰写研究报告,接受专家组验收。

八、实施策略:

1为人师表,榜样引路。要使学生能够成长成一个大写的人,教师自己必须成为一个大写的人。学生们的心灵往往是被一些不起眼的一举一动所震撼,所净化,而不是那些空洞的说教。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只能由人来建树,……我们工作的对象是正在形成中的个性最细腻的精神生活领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这些领域也只能用同样的东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识去施加影响。”可见,教师的示范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人格水平越高,其榜样作用也就越强。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必须先做到,教师要使自己的品德成为学生的楷模,行为成为学生的榜样,学识成为学生的师表。

2.关爱孩子滋润心灵。爱是我们生活中永恒的主题。让我们身边多一点爱,让我们做一个心中有爱的人,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教师爱学生不仅是一种职业道德,更要像父母爱自已的子女一样,无所求,不图回报。作为一名教师,不能只是空喊口号,应该把对学生的爱在行动上体现出来,不要在情感上疏远学生。因为只有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造就优秀的教师与学生。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我们就一定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只要我们“赠人玫瑰”,就一定能手有余香,一定能收获一片桃李芬芳。在实施教育过程中,要突出一个字,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促进每一位学生的主动发展。用自己的良知守住每一间教室,让师生在完美教室中开出绚丽的花朵。

3.走下“圣坛”,了解学生。要使实验能真正地取得实效,使自己的计划得以实施,必须要走下“圣坛”真正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爱、所恶,做到快乐着他们的快乐、幸福着他们的幸福。我们知道,每个学生都有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式,我们教师就要“发现学生最佳学习方式并激发之、辅导之”;适应学生、服务学生永远是教师自身使命。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共同发展。

4.共同研究,取长补短。新教育实验是一种“新教育共同体”的集体行动,在新教育实验中,每个教师、每所学校都会有自己独到的创造,我们可以通过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实验区与实验区之间的研讨、交流、成果展示,推出自己的的品牌项目,通过现场、对话思考实践中的问题,再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分享同伴的经验,更快地推广研究成果。

九、最终成果:

1.“新教育实验”与师生素质发展案例系列

2.“新教育实验”学校发展案例系列

3.“六大行动”促进师生发展叙事集

4.“新教育儿童课程”专著

5.“新教育实验与师生发展”专著

6.“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发展系列论文

7.“新教育实验促进师生发展的行动研究”结题报告

十、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十一五”期间,全国24多个省市共有1200多所学校正式加入了“新教育实验”,同时还在江苏省、河北省、新疆自治区、山东省、山西省、浙江省、贵州省等建成了30多个实验区。这为开展广泛的实地考察和探索素质教育的创新模式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基地。

本课题主持人自费创办了教育在线(www.eduol***),该网站论坛的注册会员已超过37万人;主题帖总数达30万之多,被众多媒体誉为“中国教师的精神家园”、“中国最大的网络教育学院”。大批教育专家、一线老师、学生及其父母积极参与论坛上各种问题的对话和讨论,已形成“批判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良好氛围,为本课题研究提供了一个互动的信息平台。2007年新教育研究院在苏州注册成立,是新教育实验的组织和管理机构。2007年经江苏省教育学会和江苏省民政厅批准新教育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新教育研究会)。2010年经江苏省教育厅和江苏省民政厅批准江苏昌明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新教育基金会)。人力、时间、资料、经费、管理等各项条件都能保障本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已经成立的新教育研究中心,有专职研究人员,并建立了一支专业的、多元的、开放的骨干实验队伍,团队可以为本项目研究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课题主持人已经收集了国内外关于新教育、新生命、新公民、新生活教育的系列教材和研究资料,本课题还将充分利用重点高校图书馆及项目主持人个人工作室,能为开展实验工作提供良好的资料保障。课题组将利用申请的实验经费及自筹经费设立“项目研究基金”,用于实地考察、问卷的研制和收发、相关资料搜集、专题研讨、成果推广、资助特困参研单位及个人等相关工作。“十五”期间也已经制订并不断完善了申报制度、指导制度、评价制度、财务制度、交流制度等各项课题管理制度,有充分的制度保障。

十一、课题的组织机构

课题负责人:朱永新

课题核心组人员:许新海、卢志文、李庆明、李镇西、张荣伟、何小忠、陈连林、干

国祥、魏智渊、马  玲、吴  勇、王领琴、龚向东、张万冲

江苏省新教育实验研究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许新海(主要负责新教育实验课题管理工作,如对各实验区参与学校与项目的申请、实验、评价情况进行管理)

新教育研究院院长:卢志文(主要负责新教育实验组织领导工作,对实验区、实验学校的统筹、指导、协调、培训等等)

新教育实验项目课程研发:干国祥  魏智渊   

新教育实验理论研究:李庆明  李镇西  张荣伟  何小忠

新教育实验资料收集、课题管理中心的有关事务:吴勇  王领琴  龚向东

新教育实验课题开题报告、结题报告的撰写:许新海  吴勇  张万冲

新教育实验研究的协调与宣传:陈连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