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 过程材料 > 调查报告

《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后测)查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陆镜伊   发布时间:2014-10-29  浏览次数:
 

随着时间的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城市流动人口呈现出新的特点,最为突出的是大规模化。国家统计局有关资料显示,2003年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已达1.14亿,其中举家在外务工的劳动力2430万,占总人数的21.32%,随同父母进入城市的6-14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约有643万人。据2007年底的最新资料显示,我国流动儿童人口已经达到2000万,而且这一数字还有继续攀升的趋势。其次,外来流动人口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家庭化特征,从而催生了流动儿童这一新的社会特殊群体。最后,由临时性流动逐步向永久性流动转变。有至少一半的流动儿童居住时间为四年或四年以上,有75%的人居住时间为两年或两年以上。这些儿童的成长面临着教育、健康、贫穷、社会边缘化等诸多挑战,尤其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值得全社会关注。

为了更好地把握当前我校流动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我校课题组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又一次从全校三、四、五、六四个年级中抽取了200名流动儿童进行调查问卷。“流动儿童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200份。在这份问卷调查中,我们又一次从流动儿童的家庭经济、生活条件、父母的思想文化以及孩子的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分析,并和中测报告作了有机的比照,发现颇多:

 

 

序号

家庭环境方面的问题

占调查学生的百分比

序号

学生个性方面的问题

占调查学生的百分比

1

家庭租房面积在30平米以下

63.4%

12

回家作业不能完成

24%

2

父母月收入不足三千元

48.5%

13

放学路上玩耍逗留

46%

3

父母经常干活到晚上10-12

53.9%

14

平时与同学有争执

19.5%

4

父母文化程度初中、小学

29.5%

15

有私自拿同学物品的行为

25%

5

父母重男轻女

39%

16

把公物当做玩具玩耍

25%

6

随时准备流动的家庭

49.5%

17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33%

7

父母希望子女考上大学

13%

18

认为被同学瞧不起

25%

8

犯了错误父母采用“一顿打骂”“放任不管”

52.6%

19

被人说了坏话立即采取报复行为

12.9%

9

父母生活中充当小帮手

54.5%

20

看到同学争执喊“加油”

27%

10

在校损坏公物或他人财物

34%

21

和同学在一起认为自己是多余的

20%

11

用哭闹以示不满

25%

22

对学习没有信心

22.1%

结合中测调查报告,再仔细分析上表,同时结合我们开展的一系列工作,得出了以下结论:

一、                 流动人口子女生存环境及家庭经济情况基本维持原状,甚至还有一定的滑坡现象。

调查显示,从家庭物质条件来看,家庭租房面积不到30平方米的家庭由前测报告的56.4%上升到63.4%,父母亲要到晚上10-12点下班也由前测报告的46.9%上升到53.9%,父母亲生活的压力更大了,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更少了。为何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们分析如下:

1、         一部分早期来常务工人员,他们凭着灵活的头脑、吃苦耐劳的精神,也在常武地区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省吃俭用后在当地买了住房。他们受益后,不忘带动家乡的兄弟姐妹,把他们也一个个带到了武进。由于受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所困,只能。

2、                   2012年起,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很多行业都急转直下,处在企业发展的困难期,许多流动儿童的家长都在相关行业从事一线工作,企业的“冬天”对其的影响最为直接,部分企业甚至出现了机器闲置的想象,因此家长们将更多的精力投注到再就业上,无暇顾及孩子。

二、                 流动人口家庭家教观念有了转变

1、得益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政府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各界都对流动儿童给予足够的尊重和爱护。由于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各级政府切实担负起责任,把解决流动儿童问题作为民生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以统筹,加大投入,设立专项资金。各级政府的分管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各有关单位为成员,牵头关爱工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着力攻破流动儿童发展面临的问题,切实为流动儿童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为流动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创造有利条件。从社会层面来看,关键是克服社会对流动人口的偏见,社区、学校等社会各阶层应给他们以应有的尊重,给他们的子女以平等的成长机遇和没有偏见的人际交往。

2、充分发挥了学校在流动儿童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立了流动儿童档案,建立情况登记、结对帮扶、沟通交流等制度,把教育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促进外来人口特别是儿童与本地居民的和谐相处,最好的方法是教育,最好的地方是学校。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成为朋友。让老师及时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照料,让流动儿童能够在老师的呵护、同学的交往中健康成长。

3、充分发挥职能部门在流动儿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是教育部门根据流动儿童实际,开发了有关加强自我保护、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特别开设了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专设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诸如情绪不稳定、强迫症状、适应不良与人际关系紧张和敏感等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测查、辅导、咨询和疏导,同时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全面提高学生的生存、抗挫、适应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及行为矫正能力,帮助儿童健康、和谐发展。

二是关工委、妇联、共青团发挥自身优势,继续深化双合格活动和小公民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家长学校是开展流动儿童工作的重要渠道,进一步巩固发展各级各类家长学校,规范对家长学校的建设和管理,完善教学方法,创新活动载体,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家长学校的开办等多种形式,拓宽流动家庭获取教育信息的渠道,引导流动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帮助外来务工的农村家长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引导家长给孩子更多时间的关注,挤出更多的时间与孩子交流,与孩子分享成败得失,用自己的经验激励孩子成长,认识到仅仅给孩子以物质上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三是公安部门加强对流动儿童的管理与保护,加大综合整治力度,积极预防和严厉打击侵害留守、流动儿童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对留守、流动儿童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知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留守、流动儿童远离不良嗜好、不法场所、不轨人群,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能够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

四是民政部门切实保障特殊困难流动儿童获得应有的社会救助,及时发现并帮助流动儿童解决生活、学习上的困难。符合规定的农村医疗救助条件的留守儿童,对其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有效解决困难留守流动儿童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五是卫生行政部门改善流动儿童的健康状况。根据留守流动儿童的营养状况,制定干预措施,组织编印科学实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材料,开展儿童营养知识及常见疾病的预防等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通过提高父母和抚养人的相关知识水平,降低营养不良发生率和营养不良性疾病发病率,改善流动儿童健康状况。确保了流动儿童享有应有的基本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