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电子白板作文教学设计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电子白板作文教学设计 > 理论学习

推荐:管建刚作文教学主张(一)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王小菊   发布时间:2011-03-03  浏览次数:
    个人简介:
    管建刚,男,1972年生,本科学历,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为吴江市爱德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2005年出版《魔法作文营》,2006年出版《不做教书匠》,2007年出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2009年出版《一线教师》。《不做教书匠》荣获2006年度教师用书协会颁布的“年度畅销书”,《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也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教师》《教师博览》《新作文》等报刊给予报道和刊发书评。2008年获评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称号。
    以下先是一段记者采访管建刚的实录: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中间是吴江。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的吴江,正如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吴越交汇处,“吴头越尾”在太湖之滨、古运河畔愈发闪耀出灵动的色彩。吴江因鲈而名:西晋大司马张翰在异地做官,为品鲈脍,竟弃官返回故里吴江,此事传为佳话;“扁舟系岸不忍去,秋风斜日鲈鱼乡”,宋代名士把吴江誉为鲈乡,鲈乡美名远播;苏东坡、米芾等大家品鲈赏景挥洒锦绣诗文,雅集盛极一时。我们也是慕名而来,只是兴趣全在一位声名鹊起的青年才俊:于吴越柔美处见刚毅直行之精神的管建刚。
    记者:一位哲学家说过,构成人的尊严的正是我们每个人表现出来的理性,我们必须认识我们的意义。在当今的现实背景下,谁来关怀教师?我们难以左右他人,但我们可以调适自己。我觉得首先教师必须认识自己的意义,关怀我们自己存在的尊严、权利和价值。在《不做教书匠》这本关乎教育人生、体现终极关怀的书中,我读到的正是这样的“理性”,正是这样的“意义”。管校长,这本书的写作,你基于哪些体悟?
    管建刚:《不做教书匠》出版后,所引起的广泛反响,是我没有想到的。我收到了素不相识的幼儿园教师、小学教师、初中教师和高中教师的来信。他们告诉我,如何从这本书中找到教育人生的光亮,这对于作者来讲,是最大的荣幸。
这是个高竞争的社会。在我看来,教育的竞争,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超越了任何一个行业。学生从小学到高中的12年的长跑之中,他们需要激励。好的教育,是不断激励的教育。只有当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被完全激发出来的时候,教育的本质才能得到实现。当我们这样认同的时候,就会发现,激励学生的背后,是激励教师。我们的教师是疲惫的,一些高三教师戏言,只是挣钱,连花钱的时间都没有了。教师疲惫的,不只是大量时间的投入,还有高竞争下的精神的高紧张。你只要到一线去做上一两年真正的一线教师,你就会明白,每到期末考试,不只是学生紧张,任课教师都很紧张,这种紧张,会使得师生关系紧张,会使得师生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注意,我说的是你必须去做真正的一线教师,你去兜一圈的“调研”,是感受不到的,即便能感受得到,所谓的“感受”,也只是隔岸观火,它与身临其境的体验,不可同日而语。
    期中考试、被美其名曰“月调研”的月考,已经从羞羞答答的幕后,转到习以为常的前台。这种高频率的竞争性考试,对一个人的心灵所造成的疲惫,没有体验的人是没有话语权的。教师需要激励,教师需要精神的力量的支撑。没有精神力量支撑的教师,他会在如此高竞争的教育现实下,失去教育的梦想,收获一肚子的牢骚和哀怨,这种精神状态又必然会影响到他的学生,恶性循环的教育,将永无出头之日。
    我读过一本书,叫《失败的力量》,很有启发。书店里有很多激励员工的书,却从来没有看到一本激励教师的书,仿佛教师是神,教师没有心灵的彷徨,教师没有精神的迷惘,教师没有职业的痛苦,教师永远如封面上的照片一样,在学生天真、纯洁的笑靥里幸福生活。不是的。今天的教师的困顿与煎熬,比起其它行业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不做教书匠》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产生的。我期望能够通过文字的力量,安抚教师们疲惫的心灵。我期望通过文字的传达,来构建我们教师的教育人生的价值观。我期望我们的教师能够在教育人生的价值里,找到教育人生的方向、目标,并最终找到教育人生的价值和幸福。我期望我们的教师,能够活得更好,更精神。因此我告诉教师,一个人活着,重要的是有精神。教师这个行业,是“精神”的行业。不认识到这一点,不接受这一点,在“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下里,你只会收获更多的愤懣和不平。
    记者:每个人的活法不同:有的企求安康,有的奢望富足,有的梦想诗意。教师的人生也有多重境界:有的平庸度过,有的辛勤忙碌,有的执着追梦。我们不能苛求他人,但不管怎样,作为有良知的教育人,我想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教育的追求与愿景,憧憬与梦想,坚持不懈通过艰难的努力实现教育功能的真正回归。可是现实不尽如人意啊。
    管建刚:前不久,我看到一句话,很经典的话:我们的不完美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种完美。现实永远是不完美的,正是这个意义上,断臂的维纳斯才具有永恒的人生启迪。任何一个人,活一辈子,绝对不会完美,有痛苦,有彷徨,有后悔,有焦虑,有失意,有卑劣的念头的产生,等等,但是,这些正构成了他精彩的人生。不完美是完美人生的一部分。
这个世界如果完美无缺了,还要你来干嘛呢?教育如果完美无缺了,还要你来干嘛呢?从这个角度出发,你会发现,教育的问题越多,越能施展你的才华,越能使你的教育人生充满精彩的激荡,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乱世出英雄”。
    记者:是的,我们应力图脱俗,寻求教育的独特性和乌托邦功能,以独立的姿态向澄明之境进发,使我们的生命由此获得丰盈和高贵。
    管建刚:怎样的人能够脱俗?一个有了内在的精神力量的人,才能脱俗;一个有了内在的精神信仰的人,才能脱俗。在我看来,教师应该是一个有着内在精神力量的人。教育,其实是一种影响,而非传授。教师的内在的精神力量,会在教师的不经意的举手投足间散射出来,它对学生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教师的内在的精神来自他的教育理想。一个抛弃理想的人,必将被理想抛弃,这是我的信念之一。人能够站立,不只因为他有背上的脊椎,更在于他有精神的脊梁。
    记者:你倾情演绎自己的教育理想,在众多注视甚或仰视的目光里,你正渐成风景。黄河九曲,人生不易,教育多艰,你有没有追梦的彷徨、困苦或挫败?
    管建刚:佛说:烦恼即菩提。人生有多少烦恼,你才能证得多少的正果。佛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开了烦恼的世间,又怎么能修炼得超脱世间的佛法呢?教育如果没有艰难和困苦,你又怎么能获得教育的智慧和幸福呢?
我时常对一些朋友说,你看“幸福”的“幸”,和“辛苦”的“辛”,多么的相似。“幸福”和“辛苦”就是这么相似的。当年的你有多辛苦,若干年后的你,才会发觉现在有多幸福。没有“辛苦”过的幸福,是没有厚重的内涵的。你看琼瑶的爱情小说,那里面的每一个爱情故事,都让人觉得怦然心动。实际上,里面的每一个爱情故事,都爱得那么艰难,艰辛。这些爱情故事,抽去了艰难的折腾、艰辛的误会与误解,你还会觉得它动人吗?
    一帆风顺成长起来的人,终究有一天会露出原形,会在风浪中沉没。一个能够承受失败的人,才是真正有内涵的人。史泰龙,我佩服他,到好莱坞大街推销自己,从那一头推销到这一头,没有一家影视公司接纳他。他不气馁,又从这一头推销自己到那一头,他推销了自己1884次,才有一家公司接受了他,演出了第一部电影,那就是风靡全球的《洛基》。一个人,失败了1884次而能坚持,哪怕他没有成功的机会,这个人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我对爱迪生的钦佩,不是他有多少的发明,而是他面对失败的执著。为了发明灯泡,他失败了10次、100次、1000次、2000次,他照样继续实验。一个能够承受2000次失败而不放弃的人,光凭这一分坚强,我们就可以断定,这是一个非常之人。
    成功给予我们的,除了荣耀,实在没有什么东西了。而失败,除了有一点沮丧,背后却有很多很多珍贵的东西。
    记者:正如泰勒斯所言:只有那些从不知仰望星空的人,才永远不会跌入坑中。但丁断言:人的高贵,要超过天使。遭遇困顿,“你要站起来,用你的精神,克服你的气喘……那么就可以战胜一切的艰难”。
    管建刚:我一直有这样一个不切实际的臆想:时间只是一种感觉。你在高兴、兴奋的时候,会发觉时光是那么地快;你在痛苦、煎熬的时候,会发觉时光是那么地慢。如果我们一生的时光是个定数的话,我们要感谢苦难,是苦难让我们感受到了时光之久、之长。而非快乐;快乐只让我们感觉时光的飞逝如箭。
    记者:有人称你是“小学作文教学领域有着原创性见解的思想者”,请你就此对我们的教师作些友情提醒。
    管建刚:我想,把我称作原创性的实践者,或许更为贴切。我大概用了8年时间,构建了“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实践体系。这在2007年出版的《我的作文教学革命》一书中,有较为详细的记录。
最近两年,我从实践转向思想,提出我的作文教学主张。我以我10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为基点,站在这个基点上,张望我们的作文教学,我发现,一些我们一直信奉的作文教学观,出了问题;我发现,一些我们一直忽视的、被看作可有可无的作文教学观,恰恰是最重要的。这,将在我的下一本书里系统阐述,在这里,择几个观点,简要地和同行们分享:
    1、“速度”来自“方向”。《南辕北辙》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方向错了,马跑得越快,车夫本领越高,问题越大。作文教学的“方向”在哪里?课程标准讲了:“写作是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就是作文教学的方向。如果你的学生不懂得写作是一种“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那么他们就不知道真正的写作的方向在哪里,他们的写作,只是受命于教师的作业,他们也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写作的快感、幸福感。
    语文教师,一定要把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看成作文教学上的一件最重要、需要迫切来做的事情。不然,作文教学就沦丧在方向的迷失里,盲目地走啊走,走了很久,走得很累,路呢,看起来,也走了不少,目标呢,看不到。
    2、“生活”富于“生成”。我不认为学生是没有写作材料的,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他的生活,就有他的写作材料。监狱里的生活是枯燥的,但是,一个真正的作家如果到监狱去生活一年半载,回来肯定能写出一本书。一个人只要活着,就有他的源源不断的生活。他的身体或许受到限制,但他的心灵谁都限制不了。因此,只有限制学生心灵的教育,限制学生心灵的作文教学,才会使学生没有写作的内容,枯竭学生写作的源泉。
    有一对弟兄,父母过世,留下几亩薄田。弟兄俩一分为二。哥哥守着薄田,在上面种点青菜、萝卜和高粱,聊以度日。弟弟则把薄田卖了,学习冶金术去。三年后,弟弟学成归来,去看望哥哥。哥哥不在家,在田头整庄稼。哥哥说,田单地薄,年头不好,收成差,难啊。弟弟蹲下身,看了半天的地,忽然,激动地对哥哥说:哥哥,你发财了!你知道吗?你的田地,是个大金矿啊。
    哥哥当然不知道。他只知道在上面种青菜、萝卜和高粱,聊以度日。学生的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写作金矿,而我们的老师、专家和学者却说,学生哪有什么东西可以写作文呢?来,搞一个活动写篇作文吧,去一次秋游写一篇作文吧,做一个实验写一篇作文吧,演一个小品写一篇作文吧,进行一次比赛写一篇作文吧……这样的作文教学,还被美其名曰:生成教学。这,其实就是在学生巨大的生活的写作金矿上,给学生种一个萝卜,种一撮青菜,种几棵高粱。学生明明有着可以用之不尽的财宝,却偏偏让学生苦巴巴地度日!
    3、“讲评”重于“指导”。这是我最想说的一个观点。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家的精力都放在作前的“指导”上。似乎不“指导”,就体现不出教师的重要性,体现不出教师的“教”字来。在我看来,99%的“指导”都是好心办坏事。教师的“心”是好的,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写出更好的作文,帮的结果却时常是“倒忙”。每一个学生的长相打扮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学生的说话的语气与方式是不一样的,每一个学生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是不一样的,每个学生处理事物的能力与方法是不一样的,偏偏,教师“指导”下的学生的作文,都是一个样儿的!
作前“指导”的祸害,已经严重到了我们可以毫不心疼的、割掉一个肿瘤一样地将它抛弃!没有作前“指导”,没什么大不了的。但是,没有作后的“讲评”,那万万不行。“讲评”的作用,不只在于将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评;还在于批改的时候,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或是发现学生作文表达上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这样的训练,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受学生欢迎的,学生是有心理认同感的。这样的训练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闻名全国的洋思经验,不就是这几个字吗?为什么我们的作文教学却把它抛得干干净净呢?
    有一个比喻,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当学生遇到坑坑洼洼的时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时候,上前去扶一把,告诉他应该注意的事项。而不是教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让学生在后面跟啊跟。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在前面跑啊跑、学生在后面跟啊跟的教学;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以学生在前面跑啊跑、教师在后面关照、扶持、倾听、帮助的教学。
    以“指导”为核心思想的作文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跑在前面,让学生拖鞋带帽地跟着走。为什么不换个方式呢?让学生在前面一路欢快地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看着,看到美好的表现方式,就告诉他,你写得真好,大家一起来学一学;一旦看到学生的表达过了头、没把握好火候,出了点问题,摔了个跟头,教师就在后面喊,停一停,有人受伤了,我们休息一下,包扎一下,调整一下。后者,就是以“讲评”为核心思想的作文教学。
    盆景制作有两种典型方式,一是强制地将枝杆朝着人为的方向前进,从而制作出大量相同的盆景;二是顺着枝杆原有的姿态,做必要的牵引,每一个盆景都是不可复制的。当前大量存在于一线的,以“指导”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就是第一种盆景的制作方式;而以“讲评”为中心的作文教学,走的恰恰是第二种盆景的制作方式,那是真正有艺术生命的制作方式。 
    4、“发现”高于“观察”。“生活不缺少美,而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话放到哪里,说起来都对。每个学生都有一个巨大的写作金矿。引而言之,作文教学不缺少写的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素材的眼睛。注意,这里用的是“发现”,而不是“观察”。一位作家说:“发现题材,是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等于文字的高位截瘫者,他的文学生活不能自理,要靠别人才可以存活,等于是一个高度迟钝者,到处都是食品,根本就看不到哪一种是可以的,要别人指定了才知道吃。”
    注意,这里用的也是“发现”,而不是观察。必须明白,“观察”只是“发现”的外部物理条件,而且是一个不成正比的条件。也就是说,眼睛好,视力强或者听觉厉害的人,并不表示他善于“发现”;一个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的人,也并不表示他善于“发现”。我的视力不比我老婆差,找东西的时候,我也有方法,一个抽屉一个抽屉地找。但是,家里找东西,总是老婆先找到。
“观察”只是“发现”的外部的物理条件,而且不是一个必要的条件。海伦·凯勒的两眼失明,两耳失聪,不照样成为全球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这个世界上,或许有很多人没有好好地读她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但一定有无数的人知道这篇文章,听说过这篇文章,以及这个女人。海伦·凯勒的写作依靠什么,依靠内在的心灵,只有心灵,才是最重要的“发现”特质。
    写作的发现,更在于内部的“心灵”的发现,只有介入心灵的观察,才是由“物理条件”下的观察,蜕变为“化学反应”后的发现。一件事情有没有意思,值不值得写下来,重要的是心灵的体验和心灵的发现,如果把精力都放在外部的观察上,忽视了内在的心灵的“看”、“回味”,他的写作之路是走不了多远的。
    5、“兴趣”先于“技能”。一些老师见我作文教得不错,常问:“管老师,怎样进行作文技能训练啊?”我知道,现行的教材里,缺少作文技能训练的安排,老师们关心这个,无可厚非。不过,我反问老师:“你班上的学生,写作文的兴趣浓厚吗?”
    绝大多数的一线教师,他们不知道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一个重要的作文能力。著名学者马正平教授谈到作文能力的消解与重构时说,作文能力本身是个虚无,作文能力必须依附在某些因素上才能成为能力。那么,作文能力主要依附在哪些因素上呢?他说,第一是作文兴趣,第二是作文意志,第三是人格背景,其次才是作文技能之类。也就是说,作文兴趣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而且是第一重要的能力;作文意志本身,就是作文能力之一,而且是第二重要的能力。几年前,我尝试着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实验,那个时候,我没有想到要做怎样的训练,我只是想让学生有材料写,有兴趣写,有坚持写下去的写的兴趣,结果,学生的写作状态和能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只看到这个现实,想不通其中的奥秘。现在,我明白了。
    先想方设法让你班上的学生有写作的兴趣,这需要组织,需要激励,需要引导。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必须清楚,让你的学生对作文有兴趣,这一系列的组织、引导、激励,本身就是作文教学,而且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学。
    记者:你曾说,人只有有了责任感,才会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会发现前方有那么多需要自己担当的事。而“人的价值是由其活着时的生活决定的,以其事业、道德、精神来衡量的”。说到底,人是要有精神的。“教师应该是一个精神的领袖。教师应该在精神的王国里谈笑风生”,你坚信:教师应精神立身,是吗?
    管建刚:人的立身,主要有两类,即“精神立身”和“富贵立身”。教师是“精神立身”的职业。中国人的价值观,却是根深蒂固的“富贵立身”,并且,重在“贵”。从前的读书人,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考取功名。从前的商人,赚了钱,富了,也要去捐个功名,博个“贵”。中国人骨子里得了“做官”病。
教师,你做得再出色,你就是一教师,你就拿那么点工资,你富不起来,你也贵不起来。教师,不是看你当前的繁华的,而是看你身后的光彩与荣耀。从这个意义上讲,耐不住当下寂寞的人,耐不住当下不富不贵的人,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要慎重,要三思。
    昨天,看《读者》,有一句话,印象很深:快乐的秘诀:不是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是去喜欢自己做的事。如果你已经选择教师,这句话你应当好好地咀嚼三下。
    记者: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情趣丰富的人,对于许多事物都觉得有趣味,而且到处寻求享受这种趣味。情趣愈丰富,生活也愈美满,所谓人生的艺术化就是人生的情趣化。美学家朱光潜从艺术的视角观照人生,你觉得这对我们的教育人生有着怎样的意义?
    管建刚:用我自己的话来说,会这样表达:你学会了享受人生的困顿,你的人生便会充满情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困顿,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去排斥“不如意”,而是对着“不如意”,一笑泯千愁,这就是我所理解的人生情趣。
    记者:造化往往为庸人设计,鲁迅有此感言。困顿打磨出才俊,这是你的认识。人的高贵不在权力、财富或拥有的其它东西,而在境界、品质和挺立的精神。管校长,我试图勾画你的教育人生或生存状态:仰望星空,踏地而行。不知意下如何?但我坚信:你愈发执着坚毅的姿态,就是求索者心中最可贵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