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新课程下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新课程下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 成果材料 > 教师成果 > 教师获奖论文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马祥美   发布时间:2011-12-27  浏览次数: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浅谈学生计算习惯的培养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马祥美

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计算能力低下,固然有不能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掌握算法的原因,但是没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他们有的是审题习惯差——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是书写不认真——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字或运算符号;有的自以为是、只图省事——需要竖式计算的也用口算,草稿本都不用;有的缺乏检查、验算的意识——题目一遍算到完交给老师就完成任务了。因此出现了同一学生在同一次练习中计算同样性质的题目时,有算对的也有算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

一、认真审题是前提。

审题的第一步是指导学生“看”题。学生普遍轻视计算题的审题环节,感觉计算就是算算,很简单,看都未看清楚就已经动手计算了,这样错误率就很高。教师指导学生首先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运算符号”(包括有无括号),其次要看清楚题中的每一个“数字”。学生抄题时,让学生先读一遍算式,然后再边读边抄算式,抄完算式后再回头与原式对照一下。这样做可以培养学生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心理品质。

  审题的第二步是指导学生“想”题。要先想按照运算顺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然后想“数与数”之间有无特殊的关系,是否符合运算定律。如符合,怎样算简便。最后想完成时所需要的加、减、乘、除的计算方法。

  第三步要让学生“说”题,就是把想的过程说出来。例如(2238)÷1.213这个算式中含有加法、减法和除法三种运算,算式代表2238的和除以1.2的商再减去13,差是多少?通过这样一“说”,学生自然就掌握了题的结构特征——“和”除以1.2——“商”再减去13。学生经常说题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动手计算前对题目进行一番深思熟虑后,对运算的顺序、方法和能否简算就会胸有成竹,计算起来就会水到渠成,下笔如有神。

二、书写规范是保障。

部分学生的书写马虎、不够规范。有的6写得像0,1写得像7,甚至将数字连为一体;有的加减法竖式数位不对齐;有的上一行的分母与下一行的分子混在了一起等等。所以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明确要求学生的阿拉伯数字、符号和竖式的书写规范,同时规定竖式中的进位和退位要做好记号,上一行和下一行之间要空掉一定的间隔以免相混淆,两步以上的运算题(口算除外)就用“递等式”书写,尽量踏踏实实计算、不跳步骤,切实保障计算的正确率。

三、沉着计算是关键。

若把计算之前的审题看作是战前的火力侦察,那么战况如何还得决定于战斗力——计算能力。“算”是动手操作,是一步一步的计算递等出最终结果的过程。所以学生要边算边想、边想边算、边算边查。在计算时,特别是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题时,提醒学生做到不急不躁、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要用到竖式的规规矩矩列好竖式,多回忆算理与算法,科学合理地计算。

四、用好草稿是支柱。

一次,某位优秀学生在计算时最后一步得数出了错。我让她去拿草稿到我这里检查,她磨蹭了好长时间,才拿来数学书。呵!她居然将竖式列在了数学书上!她从字里行间中好不容易找到了那个竖式,却看不清到底是几了。优秀学生尚且如此,那其他学生又会是怎样的状况?带着这些疑问我开始调查学生草稿本的应用情况。结果远比我想象的还要糟糕。经常打草稿的占74.5%,有专用草稿本的学生只占27.5%责任难道都在学生身上吗?我们教师反省一下自己,平时是不是也有点视“草”如草呢?说句实在话,对草稿本的应用提出过明确的要求的老师很少,多数人对学生随意用纸写草稿的现象熟视无睹。因此我们自身要首先转变对草稿本的传统认识,通过规范细化的要求,细致入微地评价指导,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草稿本价值同时,会用草稿、爱用草稿

首先,引导学生认识草稿本的价值。围绕“什么是数学草稿本?”、“草稿的价值何在?”展开讨论,使学生明确:数学草稿本指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专门用于写草稿的本子,能够体现了我们掌握一些技能所经历的探索、猜想、推理、演算等过程。大家逐渐达成共识,认为应该规范使用草稿本,要和东一张西一张的“草稿纸”说再见。

其次,我和学生共同拟订了“数学专用草稿本使用指南”。具体是:1、一本专用,不要乱涂乱画。2、每一页一折四份(四竖行)。按从左往右,从上往下的顺序书写。如果画图不够可以两竖行合用。3、要求字迹清楚,特别要注意容易写错的数字、符号等。4、先注明相应的题号,然后再解答,以便复查。

这两年,我们还对课堂作业本做了大胆的改革,统一左半页做题,右半页对应的地方画图、列竖式、检验等,学生便于书写,教师也便于发现左边的问题,在右边进行指导分析。两年探索下来,使用效果很好,学生养成了自觉列草稿的习惯,草稿也打得规范了,正确率自然而然提高了不少。

第三,评比激励跟进。我们开展了“星级草稿”评比活动,评价采用星级制,在草稿书写规范、整洁、作业与草稿对应、计算正确四方面评定,依次为五星、四星、三星、二星、一星,再累计总星数。在学生自评、组员互评、教师评定的基础上,每半学期进行一次草稿本展览。一学期下来,通过横向比较(同学之间比),评选班级的“草稿星级标兵”。通过纵向比较(自己现在与过去比),评选班级的“草稿进步之星”。这种评比激励机制,提高了学生列好草稿的积极性和兴趣,推动了学生草稿本的规范应用。

五、仔细检查是保障

我们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许多学生一遍算到完就认为万事大吉了,剩下的事情就是交给教师批阅了。教师平时也常督促学生自我检查,但学生也只是匆匆一瞥,应付了事。事实上,教师要教会学生检查的方法。一查抄题是否失误,二查竖式是否规范,三查计算是否正确,四查得数是否错漏。教师列出这样的方法,检查时就不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有了方法可循,从而使得算后的检查工作能够落到实处,一定会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从低年级起教师就要花大力气教会他们用逆运算、估算或再算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并经常提醒学生自我检验,同时组织学生互相检查。这种互查小孩子特别热衷,检查别的同学的作业比检查自己的作业时还要认真。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地就建立了验算的意识。过一阶段,教师要大力表扬自觉验算的学生,以激发学生自觉检验的意识形成常态。

此外,批改作业时如发现学生计算错误,可以暂不批改,发给学生自己检查,找出错误自己订正后再交给老师批改,如订正后全部正确,教师仍然给出全部正确的评定。久而久之,学生定将养成良好的自查与验算习惯。

六、总结反思是提升。

作业中的错误,若是共性的,说明是教师教学中的疏漏,该环节的教学还没有到位,教师要在全班点评,详细分析错误原因,安排学生集体订正。若是个别的,要让学生自己检查、改正过来,并认真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免今后再出同类错误。这种“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的反思过程,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次质的提升。

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错题摘录本,将平时出现的错误记录下来,并注明错误的原因,空余时间经常翻翻,以前车之鉴提醒自己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教师也针对错题摘录中的原生态错误举一反三,强化训练。

除以上注意点外,我们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批改作业及时、规范、认真;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于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而且要对学生进行鼓励,定时进行优秀作业、进步作业展评等

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是古代教育家孔子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最精辟的论述。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中,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从低年级做起,坚持不懈,一抓到底。经过多年的锤炼与熏陶,学生定能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而且必将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