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新课程下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课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 课题列表 > 课题研究 > 新课程下学生计算能力下降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 文献材料 > 理论学习

计算教学也美丽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马祥美   发布时间:2011-10-28  浏览次数:
 数与计算是人们生活、学习、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也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和周围事物的重要工具之一。但是,一直以来,计算教学却得不到师生的青睐,老师不喜欢执教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也难觅计算教学的踪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那么,如何使沉闷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让计算教学也美丽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大多数学生对于枯燥无味的计算比较厌烦,尤其厌倦流水式的计算。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不愿计算,不想计算,不会计算的学生大有人在。怎么办呢?我认为如何将实际问题与算式相结合,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是关键所在。如:充分挖掘好教材提供的情境,如果有必要可以个人对教材进行深加工,自己搜集或创造学生喜欢的情境,使学生始终处在探究——创造——收获——再探究——再创造——再收获的良性循环过程之中。用各种各样的形式,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或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情景,使本来枯燥的数学练习“活”起来。例如:教学“认识元、角、分”时,可以让学生走出校园,利用课外时间和父母一起到超市去进行尝试和体验。计算教学的资源其实无处不在,要使这些资源能为我们所用,关键在于教师要做到积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于计算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理解算理
    新课标明确指出:教学中,要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 计算的算理正是说明了计算过程中的依据和合理性。计算的算法则是说明了计算过程中的规则和逻辑顺序。作为教师应将单调的算式放到具体情境中,赋予每个算式“活”的生命;而将抽象的计算算理融合到具体情境中,赋予计算“活”的灵魂。在理解算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大量的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悟和理解算理。例如: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时,有一道题是口算18×3,我先让学生自主探究,给他们充分的思考时间,然后全班展示,结果学生不仅学会了口算,而且都能说出自己的算法,有的利用分解法先算10×3=30再算8×3=24,然后30﹢24=54,有的先算20×3=60,再算2×3=6然后60-6=54,还有的利用想竖式法,还有的利用加法运算18﹢18﹢18=54,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从而达到了理解算理的目的。
    另外还应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课堂上要让学生静静地思考,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只有这样学生思维的火花才会迸发,多样的方法才会闪现,对算理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如果学生没有静心思考的机会,就会造成人云亦云、心浮气躁的不良状态。所以,在计算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创造的空间、自主探究的时间、自由展示的天地,让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学习数学、进行计算。
    三、互相交流,优化算法
    我觉得现在的计算教学几乎进入了一个误区,只要计算方法多样就是好的方法,而没有考虑计算方法的优化,其实计算教学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算法,在多样化的前提下适时进行优化。特别是在新课程下,教师应是算法多样化的引导者,又是算法优化的促进者。在学生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教师要精心设计优化算法的教学过程,让各种算法在碰撞、争论、比较中显现各自的特点。例如:45+4=?在计算时是如何想的?结果出现了四种计算方法 ,1.从45开始,接着再数4个数,就是49。 2.5+4=9  40+9=49。3.45是4个十和5个一,再加上4个一,就是4个十和9个一,就是49。 4.我用小棒来摆。45就是4捆零5根,再添上4根,就是4捆零9根,所以是49。在小组充分发言的基础上,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比较,讨论哪种方法更简便或者自己更喜欢哪种方法。在智慧与智慧的碰撞中,在思想与思想的交流中,他们的学习过程会更加精彩,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交流并优化了算法。 
    四、丰富形式,夯实基础
    要想让计算教学有效进行,我觉得每节数学课都要进行常规计算训练,而且形式要丰富,避免枯燥无味。一是计算的题型要多样化,不仅有计算题,也要有判断、选择、改错、问答题和趣味题;二是练习手段要多种多样,例如找朋友、谁能把小车推得又平又稳(算式接力)、动物诊所、夺红旗、接力比赛、抢答练习、让鱼儿游回大海中(计算回归生活)……由于展现给学生的学习材料具有趣味性、现实性,一改计算往日“冰冷”的面孔,使学生不知不觉徜徉于计算中,计算教学也会因此变得富有魅力、充满灵性。
    五、利用儿歌,强化重点
    因为计算给人的感觉就是枯燥无味,繁杂无趣,所以我们应该打破学生对计算的定势观念,可以搜集或自编一些儿歌,让学生觉得计算也有无穷的魅力,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计算。如:学习完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我就给学生编制如下顺口溜,分数形式的比例有如下性质,交叉相乘,积相等。还有分数乘分数,我搜到这样一组歌诀:“分数相乘很分明,分子分母各相乘,分数除法不一样,除数颠倒再相乘。不仅能突出重点,还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表象抓实质。在教学中结合新知识的教学,把数学知识和计算规律变成儿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记忆。
    六、练习拓展,促进内化
    计算教学探究的再好,算理理解的再透彻,如果不进行及时的练习,一切都将是空谈。在明确了算理、优化了算法之后,要形成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还需要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在设计练习时力求多形式、多趣味、多活动、多生活,避免单调、机械的重复训练,尽可能地让计算的技能训练富有趣味。为了达到知识内化的目的,还可以采用重点难点突出练,常错易错反复练。如:在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除数不是整十数)的教学中,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专项练习。我是坚持每节课都进行3分钟的训练,直到学生熟练掌握。
    七、主动验算,养成习惯
    很多学生虽然习惯了进行计算,却往往忽略了对计算结果进行验证。我曾遇到过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本中出现0.5个人荒诞的错误,也有验算出计算不正确,却仍不改正的问题,学生们往往对此类错误无动于衷,这与教师轻视验算有很大关系。验算应当在学生探究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因为此时虽然探究出结果,但结果是否正确尚不得知,只有通过验算才能知道探究结果是否正确。比如:可以让学生学会利用加减、乘除的互逆关系进行验算,还要提醒学生验算时要细心。
    八、反思错误,不断提升
    有位普通人问圣人:“世间什么最宝贵”?圣人说:“错误”;他又问:“什么最廉价”?圣人回答:仍是“错误”。在计算的过程中,出错是在所难免的,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出错是学生的权利。遇见学生的计算问题,教师应该注意及时的发现,要求学生将自己的错题记录下来,帮助学生建立错题集,让学生在错误中发现问题,以提醒自己,从而减少问题的产生,使自己下次不再出错。
    教师还可以在平时批改作业中,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也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
    九、培养习惯,常抓不懈
    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该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包括认真审题、仔细书写、学会检验的习惯。书写认真,可减少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还要培养学生的审题习惯,小学生由于观察不仔细,感知产生错觉,表象模糊,会遗漏细节,出现各种错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还要自觉地进行检验。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一审,审清题意、理清数量关系,正确列出算式,明确运算顺序;二思,思考运算特点,能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三算,计算时要按照预想的步骤和策略仔细操练。四验,及时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性。久而久之,学生计算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自然会形成。
    十、反复鼓励,增强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终于解决了一个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时,他会产生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因此,教师都要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赞赏,让学生尽情地表现自己,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例如: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计算“28+19=?”我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寻找不同的计算方法,通过思考,学生根据“凑十法”多加的要减去的规律,想出了好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无论是哪种算法,我都予以肯定,用各种形式表示对学生的赞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
    “琢玉在手,成玉在心。”计算教学,看似简单平庸,实质上对教师来说更难把握和驾御,新的教学理念对计算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但是只要我们用心钻研,勤于思考,把握好教材的重点难点,找准计算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乐学,愿学,会学,能学,就一定能使计算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慢慢你会发现计算教学其实也很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