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专题列表 > 专题网站 > 未来公民核心素养 > 研究活动 > 教学反思

《爱护公共设施》评课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杨静玉  发布时间:2019-11-07  浏览次数:

《爱护公共设施》评课

杨静玉

今天,我和同事去湖塘桥第二实验小学参加了“武进区道德与法治教学研讨活动”,听了两位青年老师上的道德与法治课。我想重点谈一谈二实小卞老师上的《爱护公共设施》一课。

前段时间,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八个统一的具体要求,为思政课的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代替。我们在座的道德与法治老师,要在我们的课堂上做到“立德树人”,应尽可能地做到“德育有度”。今天卞老师上的《爱护公共设施》一课,很好地体现了德育的这样几个度:过程有梯度;活动有效度;资源有广度。

具体体现在:

一、过程有梯度:

本节课的教学,先是对比感受什么是公共设施,然后,寻找身边的公共设施,了解它们对我们生活的作用。在感受了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后,学生油然而生要“爱护公共设施”的情感,最后引导学生如何爱护公共设施,整个教学过程可谓是层层推进。

二、活动有效度

教师要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在本课的教学中,老师基于儿童心理和社会生活需要,设计了有效的实践活动,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

一开始,老师让学生读儿歌,明白“公共设施”与“个人物品”的区别。接着,让学生“找一找”,发现教室里、校园里、校园外,公共设施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紧密相连。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分类的活动,明白公共设施的作用。最后,利用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分析中提升认知,培养实践能力,把“爱护公共设施”的种子播洒到孩子们的心田上,从而达到培养、教育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目标。

三、资源有广度

教师能深入挖掘丰富的教育资源,为教学活动服务。一是巧用媒体资源,看与公共设施有关的图片,感受公共设施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看新闻,感受不爱护公共设施造成的危害。二是善用生活资源:如找一找教室里、学校里、学校外、十字路口的公共设施,感受公共设施无处不在;又如出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健身器材上晒被子、贴小广告、刻字到此一游等,引导学生适时地供学生辨析、讨论;三是引导学生活用实践资源:通过角色扮演学习礼貌劝告、小组合作分类,明白公共设施的作用。

总的来说,卞老师用积极德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回望已有生活,丰满他们当下的生活,引领他们未来的生活,努力让他们在“拔节孕穗期“茁壮成长。

最后,提出一些个人的建议:我们还可以延伸课堂的长度。教学中,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公共设施,是否可以以学习任务单的形式发给学生,让他们课前根据任务分小组去寻找:小区里的、校园里的、马路上的、公园里的……在课前寻找的基础上,学生也能感受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它们在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便利。在找的同时,也会想一想它们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会关注到公共设施的一些被破坏的现状,让它们成为教学的资源。这样,让学生更好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将学习从课堂延伸到社会,延伸到生活,可能比课堂上简单的交流更有效。

爱护公共设施,怎么爱护:小心、正确使用;见到破坏的现象,及时制止。两者相比,前者与学生的生活更紧密。因为在生活中,学生更多是公共设施的使用者,而非他人使用的监督者。他们生活中更多碰到的是使用公共设施,而非去劝阻破坏的现象。所以,在教学中,我感觉要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密切的公共设施,来探究如何使用。如学校的饮水机、洗手间的水龙头、小区的电梯等。这样的教学就对学生的生活指导更有效。

在教学中,我们唯有不断追问自己,甚至是拷问自己,多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满足他们发展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和引导学生,澄清困惑,做到明理,进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道德行为选择,形成生活的智慧,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生命场域,真正有效提升学生的公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