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专题列表 > 专题网站 > 国学经典诵读课题 > 教学资源

《走进苏轼》教学反思

来源:原创  发布人:文翔  发布时间:2016-11-04  浏览次数:

《走进苏轼》教学反思

文翔

很早就定了这个国学经典诵读这个公开课主题,一直在寻找教学材料。最终把题材定为《走进苏轼》,一方面迎合了五年级的国学校本课程——宋词精选的内容,另外一方面,我个人认为,确实应该对宋词有所接触——了解词的基本信息,了解代表词人……思来想去,选择了苏轼,其人、其词。

选择E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一方面是想常规教学不符合教学设想,另一方面是希望在E学习教学上多积累些经验,为两个课题多积累些可参考的材料。

综上,才有了这样一节并不精致,但确实是经过了思考的课。

留心的老师可以看出本课的教学目标:1、让学生借助《水调歌头·中秋》了解词的特点、更总结出一般学习宋词的方法。2、通过E学习方式,自主使用新学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诵读,再通过全班交流,让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苏轼其人。

整节课的重心应放在后半部分,但无奈前半部分因为学生对宋词确实不熟悉,又飞得花些时间总结特点、总结方法,不然会显得太突兀。

对于本课的弊端,我也有和其他老师交流过,现把思考列出来:

1、 诵读的部分少

这是一个主要问题,但课堂容量确实有些大,有点顾此失彼,难以兼顾。我想,如果如传统课堂一样,有两节课的时间,诵读的教学目标一定能达成得更到位。

2、 选材偏难

也有老师提到,这次的选材涉及到的词都是初中甚至高中的词,学生能否理解和接受呢?我个人倒觉得,是否真正体会到词的内涵并不重要,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通过学习诵读这几首词,留下一个苏轼的印象,驱动他们在未来有继续探究苏轼其人其词。至于学生能理解多少,理解得有多深入,我想,并不是太重要。如王崧舟的《天籁》、薛法根的《大学》包括素读名师陈琴和弟子们的一些课例……内容难度也很高,却依然能从另外一个找到学生的兴趣点。

……

当然,作为一堂研究课,我们的目标就是探索,探索新的教学路径。过程必然充满荆棘和困难。但探索的过程,必然是收获满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