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专题列表 > 专题网站 > 小留新市民学校 > 教育教学 > 语文专题研究

小留学校第五次语文公开课

来源:原创  发布人:潘佳萍  发布时间:2017-10-31  浏览次数:

传说与现代的碰撞

               -----小留学校六年级语文公开课

在本次教师公开课中,我聆听了骆亚丽老师执教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让我又一次见识了大明老师的大气灵动、务实创新。

“通俗易懂的民间传说故事,是老百姓口口相传的精神文化财富。怎么教学?我以为应当删繁就简——删去理性乏味的内容分析,删去耗时费力的感情朗读,删去依样画葫的写法迁移……删,删,删,删得越光越好,只留下‘讲’,‘讲故事’的‘讲’,老师和孩子们一起‘讲’。民间传说故事,只有‘传说’起来,意义才会更大。”骆亚丽老师的这段话,真实地道出了他对《牛郎织女》的教学思考。

一、准确把握文体特点

语文教材有多种文体,每一种不同体裁的作品,它的结构、语言、表现手法都有自己的规定性,教师在选择教法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文体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法,才能准确把握课文呈现出的价值与语言文字魅力,才能给学生传授正确的语文知识,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从一开始就有准确的文体意识,对提高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也无疑会事半功倍。

骆亚丽老师准确把握了本文的文体——民间故事。上课伊始,虞老师就交代:“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则中国古代民间传说故事”。教学中,通过老牛会说话,告诉孩子们民间故事的第一个特点:“幻想奇”。让学生找一找三个问句,“是谁叫他呢?”“这姑娘是谁呢?”“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理解民间故事的第二个特点:“悬念巧”,并且在讲到故事的结局“鹊桥会”时,引导学生迁移运用这一方法,用“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喜鹊都特别少。它们到哪儿去了呢?”来设置悬念。讲完故事,老师又补充了多种版本的《牛郎织女》,让学生明白,民间故事的第三个特点:“版本多”。

骆亚丽老师将文体意识的培养融于语文实践中,与体验、感悟、理解等语文素养相互链接、交叉、渗透,这样形成的文体意识能更好地帮助学生阅读、写作和表达交际。

二、悉心指导讲故事

1、抓住重点。

在交流预习情况后,虞老师立即布置自学:“拿起笔,你认为哪些情节特别重要,特别有意思,讲的时候要讲得特别清楚,在旁边做记号,简单地进行批注。” 《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属于篇幅较长的。抓住重点情节,就显得尤其重要,这样一下子就理清了故事的脉络,把握了要点。

2、娓娓道来。

教学片段:

师:织女一边飞向天空,一边向着孩子大声喊的五个字,该怎么讲?

生:“快去找爸爸!”(语速较快)

师:显得有点儿轻松,感觉就好像饭烧好了,叫孩子:快去找爸爸。(生笑)

生:这里要加上织女对牛郎的信任,还有点着急。“快去找爸爸!”(大声,着急)

师:好多了。请注意,这时织女已经飞上天空了,距离远了,看一看,这样说是不是更合适?出示PPT:快——去——找——爸——爸——

学生立即有了感觉,练习拉长声音喊。

师:距离感出来了,加上焦急。

生:快——去——找——爸——爸——

师:已经到讲故事的高级水平了,想知道特级水平怎么讲吧?

师出示PPT:快——去——找——爸——爸——(字越来越小)

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织女越飞越远,声音越来越小。

教师示范讲,“快——去——找——爸——爸——”,学生热烈鼓掌。

如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大明老师作了具体的诠释。

3、添入想象。

讲到故事的结尾,骆亚丽老师问:“王母娘娘用玉簪一划,出现了一条天河。牛郎不是有神奇的牛皮吗,怎么就飞不过去了呢?这一情节怎么讲?”他补充了另一个民间故事《白蛇传》的片断,引导学生从中寻找灵感。孩子们很聪明地发现了水漫金山故事片断中的这一句:“大水涨一尺,长堤就长一尺;大水涨一丈,长堤就涨一丈。任凭波浪怎样大,总是漫不过去。”于是,骆亚丽老师让孩子们把这一句式运用到“牛郎织女”故事中来,孩子们讲得津津有味:“天河波涛汹涌,牛郎飞高一尺,天河就涨高一尺。牛郎飞高一丈,天河就涨高一丈。牛郎飞前一尺,天河就变宽一尺,牛郎飞前一丈,天河就变宽一丈。任凭牛郎怎么飞,总是飞不过去。”这些内容是课文中没有的,以此来告诉孩子们:讲故事,可以添入想象。

骆亚丽老师这堂课精彩之处还有很多,如“这则故事中,牛可不可以换成别的动物?比如说,马,行不行?说说理由。”接着,让孩子们猜一猜下列动物的象征意义,黄牛——忠诚勤劳,骆驼——任重道远,蚂蚁——勤劳团结,喜鹊——吉祥如意,绵羊——温和善良,犀牛——性格暴躁……让孩子明白,民间故事中的动物不是随便设置的,是有象征意义的。

文体意识对阅读教学的影响是深刻的,也是容易被忽略的。在教学中,不同文体的文本,应该有相适宜的阅读方法。骆亚丽老师执教的《牛郎织女》,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民间故事的教学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