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专题网站
当前位置:武进教育专题网站 > 常州市武进区鸣凰中心小学 >专题列表 > 专题网站 > 品德社区 > 实践思考

生活中活动,活动中成长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人:朱伟维   发布时间:2013-11-22  浏览次数:
                                                  生活中活动,活动中成长
      《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是苏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的课文,今天有幸在多媒体教室聆听了苏州市平江实验学校彭蕾老师执教的全国优秀课例——《塑料与我们的生活》,整堂课由这样四个环节组成:1、认识塑料2、寻找塑料3探究塑料4、我们行动。这堂课与生活的密切结合,活动形式的多样的让我们所有听课老师为之震撼。
       一、以学生为主体,从生活中出发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体现了:“课程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教育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儿童现实生活中培养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把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做人”作为课程的核心;不仅关注生活体验的本身,而且更加关注对儿童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重视学生主体性学习” 品德与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场景都可以成为课堂的资源。所以,这节课彭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按老师分类找生活中的塑料制品。让学生到老师家的厨房、书房……去看看,找教室里的、老师身上常带的塑料制品,分组探究塑料优点,计算塑料的害处……大量的贴近生活的活动都是在老师的调动下主动、积极地参与,这种学习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品德养成的过程。
     2、让活动多样化,让体验更快乐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因此,品德与社会课必须真正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课前老师就让学生查阅资料,多方位地了解塑料的知识。课堂上老师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探究塑料制品的特点。这样既满足了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从而使他们在参与活动和学习课文中得到了快乐的体验,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